中国革命|《闪光的记忆》“拍了拍”你,这些革命文物“会说话”

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革命文物青年说节目《闪光的记忆》,将于今晚7:30在湖南卫视开播。节目邀请优秀青年代表担任“记忆守护人”,用年轻的口吻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在今晚首播的节目中,演员、制片人张萌与青年歌手鞠红川带领观众走入那段激情燃烧的历史岁月。
中国革命|《闪光的记忆》“拍了拍”你,这些革命文物“会说话”
文章插图

革命文物“发声”,
中国革命|《闪光的记忆》“拍了拍”你,这些革命文物“会说话”】让历史故事“说话”
节目中,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借助此次红色巡展,走出革命纪念馆来到了我们身边。来自各行各业优秀的青年代表作为“记忆守护人”,以年轻化的口吻为观众讲述革命文物背后那些风云激荡的历史故事。
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节目共呈现23件革命文物,分别来自于全国各地20余家革命纪念馆。节目通过对革命文物资料背后的故事进行研究和挖掘,还原这份被时光沉淀下的感动与震撼,将其中伟大的革命精神毫无保留的传递。
井冈山时期,面对敌人的封锁,物资匮乏,毛泽东坚持只点一根灯芯,在倏忽明灭的煤油灯下,一代伟人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雄文。一盏只有一根灯芯的油灯,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敌众我寡的战争局势,543万的人民队伍推着小推车,跋山涉水,不远万里为解放军运送物资,印出一道道车辙。淮海战役中,军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支前民工唐和恩带着一根小竹竿,从家乡山东莱东县出发,在支前路上刻下了一个个地名。小推车、小竹竿,广大劳动人民用最普通的工具,创造了中外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树立起了一座经典战役丰碑!
中国革命|《闪光的记忆》“拍了拍”你,这些革命文物“会说话”
文章插图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之外,节目还选取了各个不同领域先辈们的革命文物进行展示——教育家、语言学家陈望道翻译的首版《共产党宣言》、妇女运动先驱向警予的结婚照、地下党的“红色掌柜”肖林留下的三块银元、“现代花木兰”郭俊卿用过的军号……这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都见证了主人公们的革命事迹:他们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积极投身革命,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革命|《闪光的记忆》“拍了拍”你,这些革命文物“会说话”
文章插图

张萌动情讲述上海解放故事,
青年之声开启时光唱片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里,藏着一个解放军当年解放上海的重要秘诀——《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1949年,在我军积极准备进占上海的紧要关头,这张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表的布告,被登在《解放日报》最显眼的位置。
中国革命|《闪光的记忆》“拍了拍”你,这些革命文物“会说话”
文章插图

这样的一则布告里到底写了什么?它是如何鼓舞士气、振奋民心,又是通过什么击溃了敌人的心理防线?
作为新上海人的张萌,今晚与观众一起回到黎明前的上海,走近布告,学习革命先辈们“用身躯铺平道路,用生命传递火种”的革命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许多共产党员把自己留在了黎明破晓前,但他们的坚定理想和信念,将继续照亮我们的今天与明天。
中国革命|《闪光的记忆》“拍了拍”你,这些革命文物“会说话”
文章插图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慷慨激昂的歌词,是万千中华儿女心中最熟悉的语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朗朗上口的旋律,吹响的不仅是冲锋的号角,更唤起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鼓舞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决心。
回顾开国大典前夕,国歌的确定过程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应征稿件虽多,却都不太理想;田汉的作词是否真的适合当时新中国的形势?“最危险的时候”到底需不需要被修改?太多的问题悬而未定。青年歌手鞠红川通过浑厚有力的魅力男声,讲述首版《义勇军进行曲》黑胶唱片背后一波三折的故事,将开国大典上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娓娓道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张楠
校对苏云
来源:紫牛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