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 假设大象是远古灭绝生物的一种,科技手段能将其完美复原吗?


大象 假设大象是远古灭绝生物的一种,科技手段能将其完美复原吗?
文章图片

大象 假设大象是远古灭绝生物的一种,科技手段能将其完美复原吗?
文章图片

大象 假设大象是远古灭绝生物的一种,科技手段能将其完美复原吗?

导语:地球从诞生至今 , 已经孕育了数不清的生物 , 从最初的单细胞动物 , 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物种 。 在这个演化的过程中 , 有进化成功存活的、也有自身适应不了新环境而灭绝的 。 仅仅是留下了化石和各种足迹 , 作为它们曾经在地球上生存过的证明 。
现如今随着考古学不断的发展 , 也是出土了各种各样的远古生物化石 。 人类要想研究远古时期的生物的话 , 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化石来进行推测 。 而影视剧中看到的恐龙原型 , 就是科研人员根据已经出土的恐龙化石 , 通过科学技术复原出来的形象 。
但化石能提供的信息是极为有限的 , 这些古生物人类也从来没有见过 , 所以对于古生物复原出的形象 , 并不能保证百分百的符合其本身的形象 。 既然这样的话 , 那假设现代的大象早就已经灭绝很久了 。 根据现在人类所掌握的化石 , 来对大象进行复原 , 将会是什么样子?而大象标志性的长鼻子会被复原出来吗?
假设性实验?
一般来说 , 我们发现的所有古生物化石很少有完整的 。 基本上发现的化石 , 都是破碎零散的 。 所以大象进行复原的第一步 , 就是要先用各种零散的化石来“拼凑”出大象的完整骨骼
但这个拼凑的过程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 若是进行拼凑的化石是来自不同个体的 , 那么还需要科研人员对其进行对比和一定的形态修正 。 在保证过程顺利的情况下 , 我们能得到下面的大象整体骨骼图 。
从上面的推测图中能看出 , 和真实的大象在体型上还是极为相似的 , 但并没有标志性的长鼻子 。 不仅鼻子不像 , 耳朵也有很大的差别 。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真相其实很简单 , 从解剖学来讲 , 现代大象的鼻子和耳朵都是由软组织构成的 。 而像这种类似于肌肉的软组织 , 形成化石的过程是特别难的 , 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图复原的大象没有耳朵和鼻子的原因 。
那么 , 科研人员能否通过科学的技术 , 将大象的长鼻子推断出来呢?这个结果还真不一定 , 不过若是继续深入研究的话 , 或许能够发现很多和大象鼻子有关的线索之类 。 除了鼻子之外 , 肉食性动物和草食性动物的牙齿区别极大 , 从大象牙齿化石上 , 能轻易推断出大象是属于草食性动物之一 。 并且从骨骼的整体来看 , 大象的四肢基本上都是相同长度 , 并且指骨发育并不好 。 所以能够推测出大象是属于四肢行走的动物 , 也就是说 , 大象无法像其他动物一样 , 用灵活的前肢癌获取食物和水源
在远古时期有很多草食性动物并不需要怎么努力 , 只要低头就能轻松摄入水源和食物 。 但是这种简单的动作大象却做不到 。 这是因为和大象庞大的体型相比 , 它的脖子短的有些离谱 , 正常动物一低头就可以 , 大象却完全做不到 。 那大象不能趴下来进食吗?这个观点科研人员也是想到了 , 但大象的就注定了大象不能直接趴下 , 因为它们的牙齿太长了不能趴下也是因为牙齿过长的原因
既然如此 , 大象该如何摄入水源和食物呢?既然正常的方式对大象都不合适 , 那就说明 , 在大象头部的某个部位肯定出现了特化 , 能够帮助大象来摄入水源和进食 。 而头部能够特化的部位不是舌头就是鼻子 , 当然不排除会进化出很长的下颈 。
上图为下颈部位特化的铲齿象化石 , 看起来最明显的就是长长的下颌 。 但是大象的化石并不具备铲齿象的特征 , 所以范围就锁定在“长舌头”和“长鼻子”上 。 而这两个部位不管是哪个 , 它们都需要很强劲的肌肉来保护
而肌肉并不能单独的组成一个部分 , 一定是附着在骨骼上面的 。 虽然化石上面早就已经没有肌肉了 , 但是肌肉附着的化石上的痕迹是很容易被发现的肌肉越强壮 , 附着的痕迹就越明显肌肉附着的痕迹也就更容易被发现 。 所以在化石骨骼足够多的情况之下 , 就能够发现大象特化的是鼻子 , 而不是“长舌头”
【大象|假设大象是远古灭绝生物的一种,科技手段能将其完美复原吗?】结语:综上所述 , 假设大象真是和远古生物一样灭绝了 , 通过收集的化石也能够发现帮助大象进食的重要器官 。 但是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复原的大象 , 或许会和真实大象有所出入 , 毕竟只是通过化石进行推测 , 很难做到一模一样的还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