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90年代“复旦4大辩手”,夺冠狮城为国争光,现状如何?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文化的探讨曾经有过非常多的争议,但对于文化的力量与作用,却始终是没有异议的。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更是衍生出了无限的可能。如今的许多的文化益智类节目,更是让人们愈加有兴趣参与到知识探讨中,《最强大脑》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而其主持人蒋昌建背后的故事,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文章插图
1993年,他和复旦大学的另外5位同学,经过了重重选拔之后,代表学校参加参加新加坡电视广播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那可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辩论赛,对于国家而言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正式比赛之前,几位选手经过了长达八十天的封闭式魔鬼训练。最终在国际赛场,成功地捧回了冠军奖杯,在狮城为国家争了光。
一时之间,复旦最强辩手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学生们的楷模。几十年岁月转眼即逝,当年的最强辩手们,有的成了知名主持人,有的成为学者,无一不是行业中的佼佼者,正如当年一样意气风发。
文章插图
魔鬼式选拔与培训
1993年的复旦大学校园里,正笼罩在紧张而又期待的氛围中。学校接到上级通知,将由复旦学子代表国家参加即将到来的国际大专辩论赛。这是学校的荣耀,也是学子的期待。据说报名消息刚发出之后,很快迎来了108位报名者。
当年这场比赛非常重要,学校选拔人才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仅仅在第一轮选拔之后,就只剩下了16人。一时之间,压在进入第二轮选拔的十几位学生身上的,除了能去为国争光的无限希望之后,还有着极大的压力。几乎相当于万里挑一的概率,自己究竟是不是其中之一呢?
文章插图
在如此严格的淘汰率之下,最终剩下的,都是当时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各方面都有过人之处。等到选拔正式结束之后,获得参赛名额的只有六个人:姜丰,严嘉,季翔,蒋昌建,何小兰,张谦。
这些脱颖而出的选手,在后续的人生中一直都是耀眼的存在。早在学生时期,他们身上的才气就已经显山露水了。
入选的惊喜过后,参赛者们面临的,更是无限的压力与期待。在学校的重视下,请来了许多的知名学者为他们开讲座做培训,开始了为期将近三个月的魔鬼训练。
文章插图
在那个物质相对比较匮乏的年代里,没有手机电脑的娱乐产品的干扰,人们对于书籍的感情更深,能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对于某一问题感到困惑时,他们也只能在书中慢慢寻找答案。
多年积累的学识,再加上赛前两个多月的针对性训练,等到比赛时,参赛者们已经信心满满,而最终的结局也证明,复旦大学的魔鬼式选拔,确实选出了最佳的人才。
文章插图
【 年代|90年代“复旦4大辩手”,夺冠狮城为国争光,现状如何?】舌战狮城夺冠争光
古有诸葛亮舌战群儒,今有复旦学子舌战狮城,而结局都一样的圆满。在1993年的狮城赛场上,这群复旦学子让许多国家意识到,中国这个正在逐渐崛起的国家,文化力量更是不可小觑。“少年强则中国强”,在这群意气风发的学子身上,人们也看见了逐渐苏醒的东方雄狮的力量。
辩论赛如同吵架,但信奉“以理服人”。可喜的是,即便复旦学子多次抽到看似不太有利的辩论一方,但最终都将对方辩得哑口无言。
最为经典的是在“人性本善或恶”的辩题中,蒋昌建引用了诗人顾城的诗句来了一个完美反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来它来寻找光明”。看似人性本恶,却是向善发展的,并没有前后矛盾,而是一个完美的演变过程。
文章插图
这是狮城赛场的中国队的高光时刻,也是蒋昌建的高光时刻。此后他参加工作主持了非常多优秀的节目,人们仍时常提起他学生时代的光辉时刻,也就是在狮城时,以自信且笃定的语气,缓缓而有力地回击了对方。
蒋昌建作为四辩手,在决赛时成为中国队夺冠的决定性人物。他的总结陈词之后,毫无意外地赢得了这一场比赛,也让冠军奖杯花落中国队。这不仅仅是参赛选手的骄傲,是复旦大学的骄傲,更是一整个国家的骄傲。
推荐阅读
- 原创街舞《黄河》舞动“湾区春晚”
- 比陈小春更“怕”老婆的,不是杜江,也不是邓超,是这位硬汉
- 张淇在《朋友请听好》第二季重回“主播”台,流程娴熟
- “非诚勿扰”火了11年被曝全是托?你知道这些女嘉宾都从哪来吗
- 虎年春晚“青岛元素”:任嘉伦、宋茜登台,中生代明星成“熟脸”
- 《只此青绿》春晚节目刷屏,其中竟有仙游元素……
- 肖战也太“抢手”了,两场舞台表演备受期待,三大平台花样官宣
- 央视春晚,“海牛Ⅱ号”首席科学家万步炎和航天员刘伯明聊了啥?
- 当年非诚勿扰“宁坐在宝马哭”的女孩,8年后过得怎么样了?
- 春晚亮点马凡舒美貌上热搜,沈腾变“老赖”,贾玲张小斐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