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 虎鲸又叫杀人鲸 可它不袭击人类 外表很可爱( 二 )


虎鲸向前游了一段时间 , 一条科考船发现了虎鲸 , 船上的科考人员十分兴奋 , 潜水员穿好潜水服 , 来到了虎鲸身边 , 近距离观察虎鲸的一举一动 。
科普环节:虎鲸头属于海豚科哺乳动物 , 头部呈圆锥状 , 没有突出的嘴喙 。 大而高耸的背鳍位于背部中央 , 雄性成体的背鳍直立(高1.0-1.8米) ,, 雌性的背鳍明显地镰刀形(高不足1米) 。 胸鳍大而宽阔 , 大致呈圆形 。 虎鲸的体色由黑与白这两种对比分明的色彩组成 。
虎鲸有杀人鲸的称号 , 但并没有虎鲸袭击人类的事件发生 。 外国人叫虎鲸Killer whale , 是鲸鱼杀手的意思 。 但在做中文翻译时 , 翻译不准确就读成了杀人鲸 。 虎鲸不但不会主动袭击人类 , 在它看到有人落水时 , 还会把人从水中救起 。
虎鲸大战鲨鱼

科考船上的船员用双筒望远镜观察着前方海面 , 这时一个重大发现让他忍不住欢呼起来:“你们快看 , 我发现目标了!”
科普队的队长接过望远镜 , 在不远处的海域 , 两个巨大的灰白色胸鳍在海波中沉浮隐现 。
“是蓝鲸 , 而且有两头蓝鲸 。 ”
潜水员返回了船上 , 他带回了水下采集的虎鲸照片 。 在了解到有蓝鲸经过时 , 他再次穿戴好装备出发了 。
潜水员靠近了两头蓝鲸 , 可以看出它们是一对母子 , 成年的蓝鲸的体长目测在30米 , 而小蓝鲸的体长仅有10米左右 。 潜水员随着它们潜入了水里 , 近距离观察着这对蓝鲸母子的行动 。
两鲸鱼时而游下水底 , 时而游上海面 。 潜入水下时 , 大鲸鱼会用身体把小鲸鱼在水底 , 而小鲸鱼每隔几分钟就要浮上水面换一次气 , 潜水员猜测小鲸鱼正在跟着妈妈学习潜水 , 学会潜水对鲸鱼非常重要 。 两头蓝鲸似乎觉察到了潜水员 , 它们摇摆着巨大的鲸鳍 , 离开了这片海域 。
科普环节:蓝鲸是最大的鲸鱼 , 也被公认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 , 一头刚出生的蓝鲸宝宝体长最大可达8米(25英尺) , 体重可达3吨 。 蓝鲸幼崽在生命伊始的7个月中 , 仅以母亲富含脂肪的乳汁为食 , 单凭吸收这些乳汁 , 它们每天就可以增加90千克的体重 。 成年的蓝鲸体长可以长到30米 , 体重达220吨 。 蓝鲸最爱的食物是磷虾 , 这是一群体型微小、长得像虾一般的动物 。
鲸鱼妈妈压在小鲸鱼上面让小鲸鱼学潜水

一鲸落 , 万物生 。 生命的循环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规律 。 作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动物 , 鲸鱼在生命即将消失的时刻 , 会用自己的身体为自然生态的和谐做出最后的贡献 。
鲸鱼在生命自然结束前 , 会选择一处深海 。 鲸鱼死后 , 它庞大的身躯就会沉入海底 , 将营养物质带到深海 , 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生命 。
鲸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在第一个阶段 , 移动清道夫阶段(mobile-scavenger stage) , 盲鳗、鲨鱼、以及各种肉食海洋生物以鲸尸中的柔软组织为食 , 这些嗜血的生灵会吃掉它身上90%的皮肉 。
鲸落的第二个阶段机会主义者阶段(enrichment opportunist stage) , 一些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便会在鲸尸上安家落户 , 一边生活 , 一边啃食鲸尸上残余的软组织 。 它们能够在短期内适应相应环境而快速繁殖 , 以残余鲸尸作为栖居环境 。 它们会在鲸尸上生活大约两年 , 直到最后一丝血肉被蚕食干净 。
鲸落第三阶段 , 化能自养阶段(sulphophilic stage) , 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和其它组织中 , 它们要在鲸骨中50到100年 , 直到鲸骨中没有一丝养分 。
最终 , 海洋生物们榨干了鲸鱼身上的全部营养 。 鲸鱼最后的残骸便在海底化作礁岩 , 成为一些海洋生物的居住场所 , 这场盛大且漫长的鲸落在这一段时间走到了最后一个阶段礁岩阶段(Reef stage) 。
据不完全统计 , 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 , 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 。 鲸落是鲸鱼生命结束后的一次盛大而悲悯的壮举 。
一鲸落 , 万物生

无论是对自然界 , 还是对人类 , 鲸鱼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 鲸鱼的用途很广 , 鲸肉可食 , 鲸油是上等的补品 , 还可点灯 , 也是人类奶油、肥皂等工业产品的优质原材料 。 鲸皮可制革 , 鲸骨可做饲料和肥料 , 鲸肝含有大量维生素 , 鲸肠是最好的外科手术线 , 鲸翅是宴会上的佳肴 , 连鲸牙和鲸须都可做成工艺装饰品 。
人类为了利益 , 鲸鱼在20世纪被捕鲸人大量捕杀 , 蓝鲸的个体数量曾经低至仅剩数百头 。 直到国际捕鲸委员会于1966年发布捕杀禁令 , 鲸鱼才得到了正式的保护 , 现在鲸鱼的数量依旧稀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