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李伯祥参加央视相声大赛 演出效果火爆 却因一句台词无缘一二等奖

上一篇此题材的文章说的是李伯祥的徒弟。有网友问萧陶,怎么不说杜国芝?这一篇萧陶就来说说李伯祥的搭档。李伯祥从艺七十多年,搭档真不少,但让他觉得满意的却不多。
孙少臣
孙少臣是天津人。1944年,九岁的孙少臣跟随家人赴济南投奔堂哥孙少林。论辈分,孙少臣比李伯祥大,但论到济南的时间,李伯祥却比孙少臣早。1943年9月2日,孙少林在济南创办晨光茶社,邀请不少知名相声艺人前去演出,其中就有李伯祥的父亲李洁尘。李洁尘带着李伯祥来到济南。
当时相声界有个规矩,新场子开张,第一个表演的必须是“童男子”。虚岁6岁的李伯祥被孙少林选中,给晨光“开台”。李伯祥说的是《六口人》。这是初学相声的孩子必学的启蒙段子之一。捧哏的要是大人,拿大人找便宜就更可乐了。顺便说一句,这段相声的底是“夜壶”。前些年,晨光相声俱乐部聘李伯祥为顾问,证书编号不是1号,而是0号,就是因为李伯祥让晨光从零开始。
相声|李伯祥参加央视相声大赛 演出效果火爆 却因一句台词无缘一二等奖
文章插图

录像时,?李伯祥(左)52岁,孙少臣55岁
李伯祥跟孙少臣搭档时,他俩都是学徒。虽然搭档的时间不长,但这份友情让人终身难忘。1990年,李伯祥和孙少臣应邀赴京为央视录制传统相声。对于他俩来说,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少年时代。那时,李伯祥被誉为“小神童”,孙少臣与于春藻、赵振铎、王文元并称“晨光四小将”。不过,李伯祥当时一定不会料到两年后孙少臣因病故去,年仅57岁。
刘万山
刘万山是北京人。他是孙宝才的徒弟。孙宝才担任过北京曲艺三团团长。刘万山最大的特点是应变能力强。只要有捧哏的空缺,他都能补上。用现在的话说,他就是超级替补。
跟刘万山搭档后,李伯祥才发现刘万山之所以能当超级替补,原来有诀窍。遇到词不熟的段子,刘万山就把关键词写在手心上,时不时地抬手看一眼。一个词,他就写一个字。比如,劝业场,他就写个“劝”字;火车站,他就写个“车”字。这么写的好处是可以多写几个字。现在叫小抄,那时没这个词。杨少华上了岁数之后,也用过这一招。这里萧陶就不展开细说,要不然就跑题了。
相声|李伯祥参加央视相声大赛 演出效果火爆 却因一句台词无缘一二等奖
文章插图

曲艺团解散后,王文林和康松广被安置到崇文图书馆
刘万山后来担任过北京燕京曲艺团副团长。燕京曲艺团,从成立到解散,前后不过三年,但不少相声名家都在燕京曲艺团呆过,比如刘洪沂、王文林、康松广等。1987年,刘万山因病去世,年仅55岁。李伯祥跟刘万山既有买卖,又有交情。他收?刘万山的儿子刘继深?为大徒弟。
杜国芝
杜国芝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县,后随父母到天津定居。1958年,杜国芝参加河北区文化馆举办的相声班,学习相声。四年后,经马三立大徒弟阎笑儒引荐,杜国芝拜张庆森为师。那时,张庆森已因眼疾告别舞台。此前,他给马三立量活。他跟马三立既有买卖,又有交情。张庆森的老家也在东北。经师父介绍,杜国芝于1964年加入辽宁丹东市曲艺团,三年后返回天津。
李伯祥认识杜国芝时,用李伯祥的话说,“杜国芝在一个修大马车的单位摆弄大车轱辘”。不过,李伯祥不比杜国芝好多少。他在建筑队干苦力。1976年底,和平区成立相声演出队,杜国芝以业余演员的身份参加演出队。李伯祥也经常参加他们的演出。当时给李伯祥捧哏的是王世勇。王世勇跟刘万山是亲师兄弟。王世勇加入天津实验曲艺团后,李伯祥耍了单。杜国芝自告奋勇,提出给李伯祥捧哏。为了不耽误演出,李伯祥就答应了。
相声|李伯祥参加央视相声大赛 演出效果火爆 却因一句台词无缘一二等奖
文章插图

跟邓继增表演相声,杜国芝逗哏
1979年,李伯祥以特聘教师的身份进入天津市曲艺团。每当需要示范教学时,李伯祥就带杜国芝去。杜国芝成为李伯祥的陪教。业余时间,他俩继续在外面演出。杜国芝一边演出,一边虚心向李伯祥学习。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0年,曲艺团领导派李伯祥和杜国芝去上海救场,没承想他俩一炮而红,“李杜”组合初露锋芒。李伯祥和杜国芝,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憨一巧,一慢?一快,这样的组合堪称绝配。两年后,他俩合说相声《聊天儿》,李伯祥塑造了一个夸夸其谈的人物,就此落下一个外号——李大白话蛋。
1986年,李伯祥跟杜国芝参加央视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部分省市电视相声邀请赛。参赛作品《综合之最》是李伯祥为大赛所创作的。演出效果出奇的好,可以用火爆来形容。杜国芝获得捧哏三等奖,李伯祥为他感到高兴,谁知自己也只获得逗哏三等奖。他有点不服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