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 又一茶企上市惨遭夭折!中国茶叶第一股,终于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二 )


茶老板一堆茶叶摆在面前 , 一堆台地茶 , 也敢拍着胸脯说:我这个 , 就是传说中的冰岛古树茶 。 一口下去 , 保准你打通任督二脉 。 不信你喝 , 还有冰糖甜、兰花香呢 。 其实 , 不知是哪里加工出来的香精茶 。
一堆茶叶摆在资本家面前 , 茶老板吹嘘:我这个是老班章古树 , 1.5万元/公斤 , 100公斤 , 值150万 。
到底是哪个山头的茶?做茶几十年的老司机能够喝出来 , 普通人根本分不出来 , 只能听茶老板自说自话 。
不仅原料和库存没有标准 , 就连喝茶的时候 , 也彰显个性 。 有的人喜欢普洱茶的蜜香、有的人喝醇厚的汤感 , 有的人喜欢回甘 。
还有的人 , 一句茶无贵贱 , 适口为珍 , 把想实现标准化的人弄得晕头转向 。
制茶工艺无法实现标准化 。 这意味着 , 虽然今天的中国 , 已经完成工业革命 , 无论什么样的机器 , 都可以造出来(光刻机除外) 。
但茶叶不可能规模化生产 , 没有工业化先进生产力的加持 , 资本回报率很低 。
加上我国茶叶的消费背景是:一方美食影响一方茶饮 , 地域差异、饮茶口感 , 一旦形成 , 很难改变 。 茶叶市场要真正打开 , 难度相当大 。
最传统的农业、没有标准、慢消品、购买周期长 , 这无关对错 , 但鉴于此 , 聪明的资本 , 根本看不上传统茶行业 。
资本是需要回报的 。 但茶叶 , 只靠卖茶 , 能带给资本的回报 , 少之又少 。
资本 , 知道茶难卖 , 也知道茶行业有200余万吨茶叶库存卖不掉 。
这样的大背景下:没有资本支持 , 短期内 , 茶企上市 , 权当看戏吧!
更残酷的是:农业股 , 30年来都是阴晴不定 。 纵然有一家茶企真的上了大A股 , 但鉴于以往茶企晴两天阴三天的表现 。
茶企能在大A股上蹦跶多久 , 又有谁知道!
会不会今天上去 , 后天就摔下来了呢?
- 03 -
中国茶叶 , 不止上市
一家茶企能够上市 , 做大做强 , 这是企业的实力 , 有助于市场的打开 , 这是茶行业之幸 。
但是 , 纵然没有能够上市的茶企 , 也不必妄自菲薄 。
中国茶叶 , 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据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数据:茶叶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 , 全省茶产业涉及茶农600多万人 。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7年 , 全国19个省、900个县产茶 , 涉茶人口8000万 。
数千万人靠茶为生 , 如果出现几个茶叶巨头 , 上市成功 , 通过融资带动茶行业走向规范化 , 那是行业之幸(从这一点来说 , 希望茶行业的央企能上市) 。
相反的 , 没有茶叶巨头上市 , 对茶行业 , 也没有影响 。
中国茶产业 , 本质是藏富于民 。 只要8000万涉茶人口 , 能在茶行业里 , 吃饱饭 , 过好自己安稳的日子 , 比任何茶企上市都管用 。
普通人的需求 , 无非安居乐业四个字 。 让贫困的茶农 , 每年多几千块钱的收入 。 让住了十几年的破房子 , 变成新房 。 才是实在的 。
如果因为看惯了立顿的辉煌 , 非要把中国茶叶拔高到世界第一茶企的高度 , 回过头来教育几千万涉茶人口:
你看人家立顿多牛 , 你看你们一家上市茶企都没有 。 这是圣母哭丧 , 自作多情 。
让几千万涉茶普通人过好日子 , 比上什么市都重要 。
【工业革命|又一茶企上市惨遭夭折!中国茶叶第一股,终于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中国茶 , 不仅仅是饮料
茶 , 终究是用来喝的 , 最重要的 , 还是服务国内消费者 。
茶叶 , 有两种 , 一种是中国茶 , 另一种是别的茶 。
立顿、大吉岭等茶叶 , 只有茶的味道 , 国内消费者 , 根本不屑一顾 。
然而 , 中国茶叶 , 却是色香味俱全 。
中国茶叶 , 六大茶类 , 各有奇香 。 绿茶、清香淡雅、清爽纯净 , 红茶似花似果似蜜 , 乌龙茶的香、花果香中夹带烘烤味 , 至于普洱 , 一饮之后 , 其他茶叶 , 皆是过客 。
除了香气不同 , 中国茶叶的滋味 , 绿茶鲜爽 , 青茶熟香温润 , 陈年普洱则陈香醇厚 。
作为一种饮料 , 能有这么复杂的风味变化 。 能与之媲美的 , 只有法国、意大利等旧世界的顶级葡萄酒 。
然而 , 法意红酒 , 却不具备中国茶的精神属性 。
中国茶 , 口渴时候 , 一杯下肚 , 照样解渴 。 若有心情 , 小壶静静冲泡 , 一人一茶 , 喝的是活在当下的闲适 。 三五好友 , 喝茶论道 , 喝的又是一种感情 。
中国茶 , 喝的是茶 , 品的是人生 。 一盏茶 , 融合了中国人“人生草木间”的哲学智慧 。 拿起放下 , 苦尽甘来 , 所能表达的 , 也不过茶之一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