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 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极危植物,消失百年后从天坑“归来”


蝴蝶 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极危植物,消失百年后从天坑“归来”
文章图片

蝴蝶 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极危植物,消失百年后从天坑“归来”
文章图片

蝴蝶 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极危植物,消失百年后从天坑“归来”
文章图片

蝴蝶 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极危植物,消失百年后从天坑“归来”
文章图片

◎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世间美好的事物 , 很多都是一旦错过 , 便无从再觅 , 可有的却能仅凭雪泥鸿爪 , 留下一丝线索 , 数十年、数百年后 , 或可再次相遇 , 比如大花石蝴蝶和竹生羊奶子 。
大花石蝴蝶和竹生羊奶子均属“极危”的植物 , 极富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 。
百年前 , 外国植物学家曾在我国云南采集到大花石蝴蝶和竹生羊奶子的标本 , 做过一些简单记录 , 此后这两种植物就静静消隐在山河之间 。 物换星移几度秋 , 等到有心人去寻觅其踪迹时 , 生境的改变、人类的干扰 , 原本就稀罕的 , 变得更加稀罕 。
日前 ,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了解到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资源库”)的采集员团队 , “费尽移山心力” , 从这两种植物模式标本采集地——云南蒙自的一处天坑周围重新觅到了它们的芳踪 , 并着手实施保护措施 。
大花石蝴蝶
天坑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避难所 天坑是喀斯特地区石灰岩地层经过地下河不断冲刷岩层并最终地表塌陷形成的一种规模较大的陷坑状负地貌形态 。 其四周岩壁陡峭 , 独特的地质地貌形成了有别于周围区域的小气候和适合生物生存的独特生境 。
以前 , 人们一直把天坑作为喀斯特漏斗的特例来看 , 2001年 , 我国学者正式提议将这种喀斯特地貌命名为“天坑” 。
天坑深可达数十到数百米 , 具有巨大的容积 , 人类往往难以抵达 , 避免了人为干扰 。 天坑底部往往与地下河相连接 , 或曾有迁移的地下河道 。
【蝴蝶|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极危植物,消失百年后从天坑“归来”】天坑航拍图
“国内外对天坑植物群落的研究 , 以及近年天坑中众多新记录和新种的发现都表明 , 天坑内部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 , 为一些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避难所 。 就植物而言 , 它们更容易分化形成有别于周边区域的生物类群 , 具有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特殊、区系成分异常等特点 , 因此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 ”种质资源库种子采集团队负责人张挺博士说 。
为了对这一特殊生境下物种的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存 , 2021年初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库在高山科学促进中心的支持下 , 联合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对蒙自市周边的多个天坑进行了初步调查 , 并于2021年6月17日在无人机侦测和专业攀岩团队的协助下 , 通过绳降的方式 , 对红河州蒙自市一处直径超过100米、深度约60-100米的大型天坑开展了种质资源的调查和采集工作 。
天坑内部 , 种子采集员们在工作
“这是种质资源库运行14年来 , 社会力量首次参与种质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工作 。 ”张挺博士说 , 而且此次天坑调查 , 种质资源采集成果颇丰 。
大花石蝴蝶
天坑崖壁发现大花石蝴蝶 大花石蝴蝶植株纤小而花朵硕大 , 清丽可人 , 是苦苣苔科石蝴蝶属植物 , 生于海拔1200-2100米的石灰岩石壁或石缝中 , 因其纤小植株具硕大花朵而得名 。
1895年 , 英国植物学家威廉姆·B·亨斯利根据威廉姆·汉考克采自云南蒙自地区的标本 , 描述为石蝴蝶属的一个新物种 , 模式标本现存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标本馆 , 此后再无发现 。 有媒体报道 , 我国云南文山、广西桂林、广东深圳等地有发现和种植大花石蝴蝶 , 但经过审慎鉴定 , 并非该种 。
根据国际植物保护联盟(IUCN)标准评估 , 大花石蝴蝶的濒危等级为“极危”(CR) , 当时发现的个体数量不超过300株 , 其中一个分布在公路边的居群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 , 生存受到了极大威胁 。
《中国植物志》所载大花石蝴蝶的形态特征为:“多年生小草本 。 叶多数 , 均基生 , 外部叶长达14.5厘米 , 具长柄 , 内部叶小 , 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干时纸质……花序4一10条 , 每花序有1—3花;花序梗长2.5—5厘米;苞片2 , 小 , 线形 。 产地分布:产云南蒙自 。 生于山地石灰岩上 , 海拔约2100米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