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 被进化带偏的物种:捕鸟树“杀鸟为乐”,却忘记了繁衍的本职工作( 三 )


其实在历史上像腺果藤这种走入进化死胡同的生物还有很多 , 最典型的就是风神翼龙 。
风神翼龙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中晚期的恐龙 , 是人类目前已知的体型最大的可飞行物种 , 双翼展开可达11米 , 站立高度堪比成年长颈鹿 。
可以说风神翼龙的体型要远大于现在的绝大部分陆生物种 , 这种体型放在一个飞行物种身上 , 在现代人看来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
生物演化机制的缺陷
但是风神翼龙如此巨大的体型并非是它们想要进化得更大 , 而是它们走入了进化的死胡同 。
因为生物的演化并不是玩游戏加点 , 当玩家看到有利的属性或技能后能够有意识的朝着那个方向加技能点 。
生物的演化完全是一个无意识的行为 , 每一个物种产下的后代有着各种各样的性状 , 然而只有那些将自己基因延续下来的个体才能将这种性状继续表现下去 。
风神翼龙进化得如此巨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繁殖 。 在白垩纪晚期 , 风神翼龙的繁殖进入到了一个高度内卷的时期 。
当时的雌性风神翼龙会青睐于那些体型更大的雄性风神翼龙 , 因此在风神翼龙群体中 , 只有体型最大的那一批才能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 , 而后通过无数代的繁育 , 造就了这种人类已知的最大飞行物种 。
可以说在风神翼龙群体中 , 大体型是一个高度特化的性状 , 一只风神翼龙如果体型较小 , 那么让它具备小体型的基因性状就无法流传下来 。
而这种大体型对于一个生物种群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 因为越大的体型意味着需要的食物越多 , 当自然界出现波动时 , 它们的食物来源就会减少 , 最终导致风神翼龙成片成片的死亡 。 因此风神翼龙的灭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它们大体型的影响 。
可见生物演化机制催生出的生物性状并不一定对这种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 , 它只是保证生物在短期内有能将自己基因延续的能力 。
但是当这种生物到达一个新环境的时候 , 原本保证它能延续自己基因的能力或性状 , 可能会成为杀死它的因素 。
就以马来举例 。 我们都知道马的蹄子上包裹着一层指甲物质 , 这种物质能保护马蹄 , 让马跑得更快 , 从而躲避天敌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 。
不过马作为一种经常在户外跑的物种 , 这种指甲物质在马跑的过程中磨损是非常快的 , 因此马的“指甲”生长速度远高于人类指甲的生长速度 , 而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 那就是人圈养马后 , 马的活动量就会减少 。
马的活动量减少 , 其“指甲”的磨损程度就会减少 , 这就会导致马的“指甲”过量生长 , 最终导致马就连站立都很困难 。 无法站立的马如果没有人类帮着修建“指甲”自然只能等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