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狼星 地球正在疯狂喝水?每年地球内部吞噬数亿吨的水,这些水去哪儿了( 二 )


在感叹大自然神奇的同时 , 我们也会产生一些疑问:生物在摄入水分之后会排出 , 这些被地球“吞噬”的水难道就此消失了?如果这些水就此消失 , 那地球上的水岂不是总有一天会被吞噬殆尽 , 让地球变成一颗没有水的“石球”?
但是我们看到的事实告诉我们 , 地球上的水并没有减少 , 相反我们的海平面还在因为全球变暖、冰川融化等原因而不断升高 。 那么 , 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自然循环之理 , 对于人类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海水为什么被吞噬??
在了解这些海水去了哪里之前 ,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海水为什么会被地球所吞噬 。 我们所生活的陆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 同样也处在不同的运动当中 。
地球上曾经只有一块巨型的泛大陆 , 在自然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分散 , 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 这个过程就是板块运动的一部分 。
版块运动当然不止是让的地球大陆分开 , 同时也在进行不断的碰撞 , 不少高山、峡谷就是因此诞生的 , 马里亚纳海沟也同样如此 , 是地球板块运动的产物 。
知道了这一点后就会明白 , 像是在马里亚纳海沟或者爱奥尼亚海“无底洞”这样的地形 , 其实就是版块运动中形成的“缝隙” 。 也就是说 , 海水被这里吞噬并不是凭空消失了 , 而是在运动过程中流到了地壳之下 。
我们知道地球总体分为三层 , 最外围是地壳 , 最里层是地核 , 处在这两者之间的地层叫地幔 , 也就是这些海水最终流向的地方 , 只是凭借着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 , 我们无法亲自到地幔层一探究竟 , 因为我们现在连地壳都还没有“钻通” , 有怎么敢说地幔呢?
这些水最后会怎样??
我们之所以没能够去到地球深处探索 ,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还没有可以达到如此深的水平 , 一方面子也是因为在地下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温度太高 。
当年苏联想要“挖穿地球” , 但最后不得不停止这项工程 ,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地下的温度比人们之前所估计的要高得多 , 现有的技术不足以让钻在这么高的温度下持续工作 。
我们知道水有三种不同的形态 , 这些形态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转化 , 比如在标准大气压下 , 水的形态改变子点是0℃和100℃ , 但并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这样 。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 , 当地球表面的水进入到地幔层之后 , 自然是会因为这里的高温高压而蒸发殆尽 , 但这样一想的话 , 那海水岂不是还是会不断减少?
其实事情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 在进入地幔之后 , 这些水不会是我们想象的三种形态 , 而是会以水分子的形态存在于其他的地方 , 包括我们所认为的并不会含水的矿物中 。
科学家此前在对地质构造进行研究的时候 , 就发现了地下约200千米深处有一种名叫“林伍德石”的石头 , 里面就含有不少的水分子 。
这些水分子暂时储存在地表之下 , 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就会重新回到地表 , 因此地球上的水并不会越来越少 。
地幔层的深处、广度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大 , 因此我们并不会因为水不断流入地下而永远失去它们 , 它们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上而已 。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海洋 , 不仅没有减少其总体的水量 , 甚至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 所以我们暂时也不用担心哪天地球变成一颗没有水的“石头” 。
值得忧虑的水资源?
尽管地球上的总体水资源不用担心 ,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生活需要的水也是用之不竭的 。
现在一些沿海地区已经开始使用净化海水来代替淡水资源 , 但是这样的成本毕竟很高 , 在技术上也不可能完全将海水变成天然淡水的样子 , 因此还不是一个最普遍的方法 。
大多数地区依然需要大量天然淡水 , 这些淡水也正在因为人类的使用而逐渐减少 。 另外淡水减少的原因还有很多 , 不止是人类用水过量 , 对于水域的破坏也是其中之一 。
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 , 导致很多天然水系没有了水源保障 , 因此越来越少 。 此外 , 气候变暖也会导致积雪难以长期留存 , 甚至是降雨量不断下降 , 雨水集中在热带地区 , 会造成一部分地区缺水而另一些地区雨水泛滥的现象 。
面对这种现象 , 我们要从整体做起 , 让全球变暖的速度得到一些控制 , 延缓这些地区的在水资源不平衡现象 , 让人类的未来不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情况 , 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发展的更好 。
否则除非我们马上找到另一颗适合生活的星球 , 否则很难继续维持人类文明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