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 母猎豹战力差,难以保护幼崽,小猎豹为自保装成“平头哥”


木星 母猎豹战力差,难以保护幼崽,小猎豹为自保装成“平头哥”
文章图片

木星 母猎豹战力差,难以保护幼崽,小猎豹为自保装成“平头哥”
文章图片

木星 母猎豹战力差,难以保护幼崽,小猎豹为自保装成“平头哥”
文章图片

木星 母猎豹战力差,难以保护幼崽,小猎豹为自保装成“平头哥”
文章图片

猫科动物是自然界里的强者 , 大多数成员 , 在其微生境里面 , 都是王者级别的存在 , 尤其是狮子、老虎 , 站在了百兽的顶端 , 是现存最强悍的捕食者 。
然而高个里也能找出矮个 , 大猫中也有弱者 , 猎豹在千万年的演化过程中 , 为了追求速度的极致 , 损失掉了大量的战斗力 , 在非洲草原上遭到鬣狗、野犬们的轮番欺负 , 因此而被人们称为“猫科三耻”之首 , 其余两个分别是薮猫和加拿大猞猁 。
追求速度极致而大量丧失战斗力人类最快博尔特的速度大约是37千米/小时 , 猎豹狩猎时平均速度为64千米/小时 , 瞬时冲刺速度可高达112千米/小时 , 凭此猎豹成为了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
大多数猫科动物都是跑得不快的 , 所以它们练就了一身伏击的本事 , 为何独是猎豹 , 能有如此速度呢?这是因为在漫长的物种演化过程中 , 它们逐渐将自己的身体 , 改造为适合奔跑的样子 。
猎豹的身躯呈流线型结构 , 四肢细长 , 爪子无法缩进脚掌 , 与擅长奔跑的犬科动物相似 。 加上猎豹体重较轻 , 身上的肌肉虽然纤细 , 但却极其结实 , 在强大灵活的脊椎配合下 , 使得猎豹成为了短跑冠军 。
但有适合奔跑的躯壳是不行的 , 其他各方面软件配套也必须跟得上 。 猎豹鼻腔、胸腔的比例比一般的动物都大 , 以保障它在奔跑中的每一次呼吸 , 都能吸入足够的氧气 。
高速奔跑中 , 视物就会模糊 , 而猎豹却能保持头脑平衡 , 眼睛死死盯住猎物 ,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它内耳的独特构造 。
《科学报告》杂志上有一篇论文 , 详细地解释了这一构造 , 大致意思就是研究者对比了21只猫科动物的头骨 , 发现猎豹的前庭系统在内耳里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 多数猫科动物的比例只有32% , 而猎豹高达38%-43.7% , 这种差异 , 使得它们即便是在疾驰的情况下 , 大脑依然能够保持平衡 , 从而有更好的视觉稳定性 。
凭借巨大的速度优势 , 让猎豹在大型有蹄类动物兽群中捉其幼崽如探囊取物般简单 。 2012年 , 一群研究者在塞伦盖蒂大草原上记录下了猎豹的192次捕猎行为 , 其中有114次成功捕获了猎物 , 捕食成功率高达58% , 这个数值足以让一众猫科动物汗颜 。
要知道独狮的捕食成功率只有17%-19% , 老虎在捕食鹿类时的成功率也只有38% 。 不过速度让猎豹享受了巨大红利之下 , 也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 那就是战力太差 。
整体来看 , 猎豹的体重不小 , 一些较大者甚至能达到70千克 , 是大猫无疑 , 但它的实力 , 却不到大猫级别 , 典型的“力”不配位 , 尤其是在完成一次捕猎之后 , 猎豹简直能累成“战五渣” 。
猎豹最大的缺点就是耐力差 , 高速奔跑所持续的时间只有十几秒 , 之后就不得不降速或者停下来休息 , 这也是为何猎豹在追了猎物几百米之后 , 如果没有捉到 , 就会果断放弃的缘故 。
草原上的鬣狗 , 往往瞅准这种时机 , 在猎豹完成捕猎 , 捕获猎物之后 , 累得没法进食不得不休息的状态下 , 一把将其猎物给夺了过去 。
拟态平头哥 , 小猎豹在夹缝中求生一只母猎豹一胎能生1-6只幼崽 , 平均是2-4只 。 小猎豹在刚出生的那段时间 , 几乎完全没有行动力 , 眼睛也是睁不开的 , 可以说是完全依赖母猎豹 。
在强敌林立的野外环境下 , 猎豹妈妈自知凭自己的实力 , 是很难养大这群娃娃的 , 所以它采取了一个策略 , 那就是将产子的巢筑在沼泽地、丛林深处 , 或草比较茂密的地区 , 让其他猛兽很难找到 , 即便知道了也很难到达 。
非洲草原和亚洲西南部 , 有一种体型较小 , 但性格极其凶狠动物 , 人们称它为“平头哥” , 日常不是在打架 , 就是在打架的路上 , 这种动物就是蜜獾 。
蜜獾的强悍是出了名的 , 由于它睚眦必报的性格 , 加上皮毛柔软坚韧 , 很难咬破 , 捕食它的性价比太低 , 所以大多数捕食者都不太愿意招惹这个“刺头” 。 于是小猎豹为了自保 , 主动拟态了“平头哥” , 企图欺骗各类猛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