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那些“夜幕闭合,清晨舒展”的植物,是不是真的在睡觉?


科学家 那些“夜幕闭合,清晨舒展”的植物,是不是真的在睡觉?
文章图片

科学家 那些“夜幕闭合,清晨舒展”的植物,是不是真的在睡觉?
文章图片

科学家 那些“夜幕闭合,清晨舒展”的植物,是不是真的在睡觉?
文章图片

科学家 那些“夜幕闭合,清晨舒展”的植物,是不是真的在睡觉?
文章图片

科学家 那些“夜幕闭合,清晨舒展”的植物,是不是真的在睡觉?
文章图片

植物也会睡觉 ,
在夜幕降临时闭合叶片“入睡” ,
在清晨日出时舒展叶片“醒来” ,
随时发生在你身边 ,
不知你是否留意到?
7月炎夏的傍晚 , 吃完饭、散个步 , 台长漫步于睡莲池畔 。
发现白天还笑脸迎人的睡莲 , 此时已经闭合花瓣、掩面酣眠了 。
那时 , 台长还并未多想 , 只当植物花草的“开放与闭合”是自然现象和规律 。
第二天清晨 , 台长拖着160斤的肉沿着池塘边慢跑 , 低头发现:此时的睡莲也同自己一般 , 刚刚“苏醒”过来 , 重新绽开 , 重新舒展出妩媚的笑颜 。
后来几天都是如此 , 周而复始 。
一直以来 , 台长都认为睡莲之所以叫睡莲 , 是因为它怀有一张大大的床 , 随时都是一副睡躺着的样子 。
未曾想到 , 睡莲的名字也由习性而来 , 她是真的会“睡觉”!
夜幕降临 , 植物会闭眼!
这对台长是一个巨大的启发 , 原来:植物和人与动物一样 , 也有“睡觉”的需求 。
哪些植物也如睡莲一般 , 随夜幕降临时闭合叶片“入睡” , 在清晨出太阳时舒展叶“醒来”呢?
山头的蒲公英 , 在太阳落山时关闭花瓣“入睡” , 待日出东方再醒来缓缓展开花瓣 。
还有花生、大豆、含羞草、蒲公英、红花苜蓿等植物 , 它们也是“昼开夜合 , 要睡觉”的参与者 。
翻阅经典著作《植物的运动》一书 , 达尔文已对植物的“睡觉”现象作出解释:豆科植物要睡眠的原因是为了保护身体免受夜间低温的侵袭 。
同时 , 解释道: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是由叶柄上一种叫做“运动细胞”的特殊细胞膨胀或收缩引起的 。 当植物的运动细胞吸水涨大后叶片即张开 , 运动细胞排出水缩小后叶子就闭合 。
而植物的花瓣和叶在夜间闭合 , 可减少热量散失和水分蒸发 , 有利于保温保湿 。
似乎 , 植物“睡觉”也是为了保护自己适应环境 。
嘿 , 台长好奇了 , 如果设法不让植物睡觉 , 后果又如何呢?
据查 , 有科学家研发合成了可以阻碍植物“睡觉”的物质 , 并将这种物质作用于一株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铁扫帚上做实验 。
结果 , 由于它的叶片一直张开 , 植株患上了“失眠症”而无法入睡 , 备受伤害 。
结果 , 植株在两周后就完全枯萎了 。
这一实验也证明了:同人类和动物一样 , “睡觉”是植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生命现象 。
植物体内的“生物钟”
那么 , 植物“睡觉”状态都是根据光照变化来控制的吗?
18世纪 , 法国的生物学家发现 , 将含羞草置于光照不进的洞穴 。 几天内 , 含羞草以24小时为周期 , 持续开闭叶片 。
没有光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 这说明什么?
说明 , 含羞草体内存在周期性运动的“生物钟” 。
说明 , “生物钟”令许多植物显现出很强的生理节奏 , 包括在一天当中的固定时段开花 。
比如牵牛花凌晨带露开放 ,
比如酢浆草中午方才苏醒 ,
比如昙花晚间绽蕾吐香 ,
它们都有着自己的“生物钟” 。
植物学家一直试图揭开生物钟控制植物“睡眠运动”的谜底 。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植物的生物钟 , 是外界环境 , 还是体内物质?
经过多年摸索 , 植物学家从植物中分离出两种生理活性物质:让叶片闭合的“睡眠物质” , 以及让叶片张开的“觉醒物质” 。
植物要“睡觉”就是被这两种性质相反的物质所控制 。
影响植物“睡觉”的物质不相同
植物研究学家将“睡眠物质”和“觉醒物质”提取出来 。
原本以为 , 利用这类物质可以控制所有植物生理活性 , 结果事与愿违 。
他们陆续从含羞草、决明属、叶下珠属、铁扫帚、合欢属中各自成对分离出“睡眠物质”与“觉醒物质”之后 , 却惊异地发现每种植物的此类活性物质对于其他植物则可能完全无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