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 贝佐斯:这是一场「龟兔赛跑」,现在乌龟迈出了稳健的一小步


鲨鱼 贝佐斯:这是一场「龟兔赛跑」,现在乌龟迈出了稳健的一小步
文章图片

鲨鱼 贝佐斯:这是一场「龟兔赛跑」,现在乌龟迈出了稳健的一小步
文章图片

鲨鱼 贝佐斯:这是一场「龟兔赛跑」,现在乌龟迈出了稳健的一小步
文章图片

【鲨鱼|贝佐斯:这是一场「龟兔赛跑」,现在乌龟迈出了稳健的一小步】
太空旅游只是百亿市场 , 亚轨道交通是千亿市场 , 只有飞出地球 , 才是万亿规模的星辰大海 。
10 分钟 10 秒后 , 越过卡门线的飞船落在得克萨斯州的沙漠上 。 「像在直升飞机里……」「零重力的感觉 , 像游泳一样」「Best day ever!」 。 当地时间 7 月 20 日上午 9 点 24 分(北京时间晚上 10 点 24 分) , 舱里的四位乘客刚刚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没有专业太空员的飞行 。
飞船降落 | 蓝色起源
在四位乘客一心一意享受短暂十分钟的背后 , 是一场复杂而精准的计算:火箭点火后 2 分半 , 主引擎熄火;30 秒后 , 飞船与火箭推进器分离 , 一个继续向上 , 一个垂直落向地面开始回收;3 分 39 秒 , 飞船越过卡门线 , 进入国际公认的太空;接着飞船进入 3 分钟左右的失重状态 , 直到 8 分 20 秒左右 , 降落伞打开 , 缓缓落回地球 。
在理查德·布兰森飞上太空后 9 天 , 世界首富贝佐斯带领四人旅行团 , 再次在亚轨道画出了载入史册的抛物线 。 蓝色起源比 SpaceX 早两年成立 , 却一直比后者进展缓慢 , 在 15 次发射之后 , 终于第一次实现了载人飞行 。
这次飞行也创下了进入太空的最年轻和最年长乘客的纪录——18 岁的高中毕业生 Oliver Daemen , 82 岁的 Wally Funk 。 后者曾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批为进入太空而进行训练的女宇航员之一 。 60 年后 , 她终于实现了进入太空的梦想 。
客观的说 , 虽然远比布兰森的「宇航员打卡之旅」难度高 , 但这次发射依旧属于亚轨道飞行 , 难度比真正意义上入轨飞行要小很多 。 入轨飞行需要达到 7.6 千米/秒 , 而此次的亚轨道飞行最大速度只有 3 倍音速左右 , 即 1 千米/秒 , 这意味着比 SpaceX 更小的技术难度 。
不知道为何 , 在发射直播中并没有公开的太空舱内画面 , 不过在飞行后的发布会上这个画面被公开 。 在失重状态下 , 四个人解开了座位安全带 , 享受了失重漂浮的片刻乐趣 。
抛开理性的技术难度探讨 , 四个非专业人士 , 坐着商业航天的载具 , 飞到 105 公里的高度 , 来到了太空的分界点 , 这就是一件激励人心的事情 。
失重状态下的太空舱 | 蓝色起源
亚轨道到底有什么意义? 虽然被嬉皮士布兰森「截胡」 , 成为了第二位上太空的航天公司创始人 。 但是贝佐斯带领的「旅行团」这次的最高飞行高度 105Km , 比布兰森的 85Km 高出了 20Km 。 按照国际规定 , 超过卡门线规定的 100Km 就是进入太空了 。
其实按照美国空军和宇航局设定 , 超过 80Km 就是太空了 。 如果非要较真 , 布兰森进入了美国认定的太空 , 贝佐斯则是进入了整个国际都承认的太空 。
但是换作马斯克来看 , 这都是亚轨道飞行 , 是他不太入眼的太空计划 , 他想施展商业抱负的领域是外太空的往返 。
亚轨道的抛物线之旅 , 加速和失重的体验可能是其中最为迷人的部分 。 但这并不是唯一获得这种体验的方式 。 如果是想体验失重的神奇感 , 用于航天员训练的失重飞机 , 极限运动跳伞 , 甚至是跳楼机都是更唾手可得的方式 。
除了刷新非专业人员进入太空 , 最年长和最年轻的纪录 , 这次发射还有什么值得激动人心?真正值得激动的 , 可能就是航天的风险和参与者的限制都在下降 。
在航天迷的心中 , 即使技术已经成熟且没有挑战 , 成功发射依旧令人惊叹 。 实际上 , 根据专业统计 , 过去坐火箭的风险比坐飞机高一万倍 。 曾经有航天员说:光让我坐在这个火箭上 , 你就应该给我发一个勋章 , 因为我屁股下面是几百吨的炸药 。
新谢泼德号火箭垂直回收画面 | 蓝色起源
如果从历史上空眺望 , 此次飞行依旧是航天伟大进程的重要节点之一 。
这一次 , 普通人不需要任何操作 , 也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就可以进入太空 。 上到 82 岁的老奶奶 , 下到 18 岁的小伙子 , 体验太空不再是专业人员才能做的事情 。
这一次世界首富贝佐斯带着自己的亲兄弟一起 , 用无比的信心 , 坐进了自己打造的运载系统 , 完成了蓝色起源第一次载人发射 。 而这是蓝色起源第 16 次成功的发射 , 前面 15 次只有一次火箭回收失败 , 但返回舱的安全性达到了 100% , 贝佐斯用自己的性命 , 又验证了一次太空旅行是可以让每个人放心参与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