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宏佛塔导游词( 二 )


但也有一种佛塔只是被用来作为释迦牟尼象征的,塔下并不埋藏舍利子,因此就不具备坟冢的性质,如在石窟洞里用石头雕刻出来的佛塔就是这样的 。这种塔在梵文佛教文献中叫Chaitya,汉语的音译称作支提或制底 。
任何形式的文化艺术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作为佛教信仰的重要标志之一的佛塔也是这样的 。当建造佛塔的思想从印度走向四面八方之后,各地区的佛教信徒们在接受印度佛塔建筑样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结合着本民族的固有文化,创造出自己所喜爱的佛塔样式 。于是在佛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佛塔不断涌现,成为了古代信仰佛教的各民族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的古塔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它们的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楼阁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佛塔建筑样式 。这种塔的每层间距比较大,一眼望去就象一座高层的楼阁 。形体比较高大的,在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方,而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相一致的 。在有的塔外还有意制作出仿木结构的门窗与柱子等 。
【导游词|宏佛塔导游词】2、密檐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形体一般也比较高大,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而演变来的 。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各层之间的距离则特别短,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 。塔身的内部一般是空筒式的,不能登临眺览 。有的密檐式塔在制作时就是实心的 。既使在塔内设有楼梯可以攀登,而内部实际的楼层数也要远远少于外表所表现出的塔檐层数 。富丽的仿木构建筑装饰大部分集中在塔身的第一层 。
3、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 。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 。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经被许多高僧们所采用作为墓塔 。
4、花塔:花塔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 。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装饰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花束,可能是从装饰亭阁式塔的顶部和楼阁式、密檐式塔的塔身发展而来的,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 。它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型却独具一格 。
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宏佛塔导游词》相关的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