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金殿导游词( 四 )


早在3000多年前的我国商代晚期,云南就有了铜矿的开采冶炼技术,开始铸造和使用青铜器 。到了距今2000年前后,从战国至西汉时期,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古滇国青铜文化,它是云南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铜鼓、贮贝器铜笙、铜枕、铜俎就是那个鼎盛时期青铜器的仿制品 。我们首先看一看滇王金印 。1956年11月,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的发掘中,发现了一颗阴刻着滇王之印四个篆字的金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 。上有蛇钮印把,大家仔细看:蛇首昂起,蛇身盘曲,背有鳞纹,十分生动、精美 。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古滇王国存在的历史事实,也进一步证实了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的庄娇王滇,以及汉武帝赐滇王金印的真实性 。大家再过来看,这就是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古墓中著名的牛虎铜案:一只凶恶的老虎咬住了牛尾,母牛腹下保护着一只小牛 。它反映了不畏强暴和母爱的主题思想 。整个铜案构图新颖,造型完美,重心平稳,动静统一 。这个铜案是古代祭祀时用于放置祭品的器物 。据说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看过实物后给了极高的评价,他指出:战国时期的这件青铜铸器表明当时的科学特别是力学水平已经十分高超,雕铸品用后尾的虎与硕大牛头构成了平衡,而腹下的小牛又降低了铜案的重心,真是妙不可言 。牛虎铜案堪称青铜器的珍品,也是云南青铜文化代表和象征 。奇特而精美的云南青铜器,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的奇丽瑰宝 。
继续向前,只见一座金碧辉煌,巍峨挺拔的钟楼雄峙于鸣凤山巅,此楼建于1983年,楼高30米,共3层,每层12个飞檐翘角,犹如36只展翅欲飞的鸣凤 。楼上悬挂着一口铜钟,高3.5米,口径周长6.7米,重14吨,铜钟上铸有大明永乐二十一年岁在癸卯吉日仲春造距今已有570多年历史 。此钟原排中国古代大钟的第三位:第一为北京大钟寺大钟,铸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重46吨,第二为南京大钟亭大钟,铸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92年)重23吨 。到了1989年,经测定,北京钟楼上的大钟重63吨为新钟王,它铸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 。这样昆明金殿的大钟退居第四 。此钟曾悬挂在昆明宣化楼上,用来报警报时 。为了更好保护这一文物,政府拨专款修此钟楼 。刚才有一团友提出:为什么永乐年间有这么多大钟?究其原因,在于燕王朱棣借清君侧而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位 。战争中死难的将士百姓无数,明成祖上台后又施行瓜蔓抄,滥杀建文帝的文武大臣,受株连死伤者数万人之多 。为稳定人心,巩固皇位,遂大作水陆道场超度亡灵 。永乐大钟就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 。钟内外大都铸满经咒,据说祭祀祈祷时,每敲钟一下,就等于念钟上经文一遍,以此来超度灵魂 。上行下效,一时间铸钟之风盛行全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