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这样一种癌细胞:它源自于人体 , 却又不同于人体的其他细胞 。
它不会衰老 , 不会死去 , 只要环境适宜 , 就可以无限地分裂、增长 , 一派能“永生”的架势 。
这种细胞 , 被科学家称为“海拉细胞” 。
海拉细胞
神奇的“海拉细胞”海拉细胞“永生”的特性 , 当得起“传奇”二字 。
它的发现历程 , 也同样传奇 。
1951年 , 一位30岁的美国黑人女性——海瑞塔·拉克丝 , 被诊断患上了子宫颈癌 。 主治医生从她身上采集了一部分癌组织标本 , 并将其交给了当时主攻“人类细胞培养”的乔治·盖伊博士 。
乔治·盖伊博士
在人类细胞培养里 , 有一种“海夫力克极限” 。 它指的是 , 人类细胞培养时 , 随着每一次DNA复制、分裂 , 细胞内的端粒都会逐渐变短 , 进而导致染色体的组成不稳定 , 使细胞进入凋亡期 。 而这种复制、分裂的过程 , 最多进行52次 。
但海拉细胞是个特例 。
盖伊博士在研究中发现 , 从海瑞塔·拉克丝身上采集的细胞并没有死亡 , 反而出现了生长的迹象 , 且每隔24小时 , 细胞数量就能增加一倍 。 这个发现让盖伊博士非常开心 , 他觉得 , 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寻找的“不死细胞”!
结合海瑞塔·拉克丝的名字 , 盖伊博士最终把这种细胞命名为——海拉细胞 。
意义远在“永生”之外盖伊博士之所以苦苦追寻“人类永生细胞” , 主要是考虑到医学研究的需要 。
从医学角度来看 , 想确定某种病毒对人体的作用、某种新药对人体的影响 , 都逃不开在人体细胞上做文章 。
在没有发现海拉细胞之前 , 因为人体细胞培养的必然衰亡 , 想重复某项实验很难 。 毕竟你很难保证不同批次培养出来的人体细胞各种属性都一样 。 一旦有一个变量 , 就会对实验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 。 但海拉细胞的出现 , 改变了这种情况 。
因为它的“永生”特性 , 人们只需要制定好一个培养标准 , 就可以让海拉细胞无限地繁殖、生长下去 。 科学家们也可以用海拉细胞进行重复实验 , 不断验证实验结果 。
艺术家为海瑞塔·拉克丝作画
像1954年被开发出的脊髓灰质炎疫苗、20世纪80年代被识别和分离出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实验中都有海拉细胞的身影 。 据推算 , 目前世界范围内人为培养出的海拉细胞已经超过了5000万吨 , 分别分散到了世界各地的实验室 , 将它们相加 , 体积相当于100多栋纽约帝国大厦 。
【癌细胞|还对癌细胞望而生畏?科学家把这种癌细胞培养5000万吨,只为救人】除了参与医学研究之外 , 海拉细胞对基因检测原理的发现也意义重大 。 1954年 , 科学家们就利用海拉细胞发明了一种分离单一细胞的方法 , 这个突破直接成了日后动物克隆、基因疗法、试管授精和干细胞分离等生物医学的基础 。
卷入污染风波海拉细胞名声渐涨 , 争议也随之而来 。
毕竟海拉细胞本身也可以算作一种癌细胞 , 在医学研究里大量使用海拉细胞 , 会不会导致人体感染癌症?
1954年 , 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的专家索瑟姆 , 在未经患者允许且并未取得相关批准的前提下 , 偷偷给一些患者体内注射了含有海拉细胞的盐溶液 , 还骗他们说只是在进行免疫系统测试 。
海拉细胞污染事件插画
注射了这种溶液的病人 , 很多人的手臂上都发生了红肿 , 并且出现了硬瘤 。 硬瘤被切除后 , 有的人没有再复发 , 但有些人体内的瘤体却反复生长 , 最后导致癌细胞扩散全身 。
到了这个地步 , 索瑟姆还没有停下来 。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 他又用招募志愿者等形式前后给600多人的体内注射了海拉细胞 。 这个行为 , 直接把有关海拉细胞的研究推上了风口浪尖 。
到了2013年 , 海拉细胞最初的所有者——海瑞塔·拉克丝的亲属也站了出来 。 当时的一篇有关人体细胞系——海拉细胞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发表 , 海瑞塔·拉克丝及其后代的基因特征被公之于众 。 而这项研究并没有经过海瑞塔·拉克丝亲属们的同意 , 且最初海瑞塔·拉克丝的主治医生保留她的部分癌变组织 , 也没有经过家属同意 。 最后 , 研究团队不得已将这份数据从公共数据库中删除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癌症会传染吗?人类接触癌细胞不会传染!但要小心这3种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