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导游词|峨眉山乐山导游词( 二 )


据史料记载,秦孝文王时,蜀郡守李冰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 。而这离堆呢?就是今天的乌尤山,为睡佛的头顶 。但无匚不成书的是,乐山碱化是人工与大自然在无意中的一种巧合吧!也可能不愿意如此,乐山碱化开凿的位置端坐于睡佛的心脏部位,是无意这中的一种匚合,还是古人在开凿时的一种刻意安排 。现在我们已无从得知 。
乐山大佛是当今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象 。依凌云山而建,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之称 。大佛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31年)完工于唐贞观十九年(公元803年),历时九十年的时间 。大佛造型伟岸高大,通高71.2米,头上发髻1021个,而且大佛各部位比例适度,巨细和谐,而这一切的却完成于1000多年以前 。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使我们不得不为之佩服称之为奇迹 。
【峨眉山导游词|峨眉山乐山导游词】开凿乐山大佛的发起人是当时的海通法师 。对于这位高僧的生平,已无法考证了 。只知道他是贵州人,结束于凌云山 。他见三次水汇聚山下,惊涛拍岸,过往船只时有船毁人亡之情 。于是发宏誓,开凿佛像,欲仰仗无边法 。易暴浪为安流 。于是海通历尽艰辛,到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动工凿佛 。后人为纪念海通法师,就在巨佛左面约30米处将一座崖墓改造成海师洞 。海通修大佛的业绩载于唐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中,大佛修建完工,为当时的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韦皋,叙述了海通开凿大佛的缘由,及章仇兼琼继修,韦皋以俸钱五十万佐其费得以峻工的经过据史料记载,大佛建成以后,曾有一覆盖大佛全身的楼阁,名大佛阁,宁时称天宁阁,后毁于兵灾 。
大佛历边为九曲栈道,左边为凌云栈道 。瞻仰大佛,可沿九曲栈道而下,九曲栈道为唐时修建大佛开凿,共173阶 。大佛脚下右侧有一洞,题为天洞 。入天洞上凌云栈道 。凌云栈道开凿于1983年全长500米是一条独具特色的路线,栈道出口,即名楼 。壁津楼 。
参观完乐山大佛后呢,各位游客可以通过峨乐高速公路直达峨眉山 。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既是如此更何况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蜀国多仙山,峨眉藐难匹 。大诗人李白赞美峨眉山的诗句至今仍淬于民间 。但峨眉册的百里秀色,那短短几句诗又怎能道其万一呢?欲识庐山真面目髯到峨眉走一遭 。峨眉山海拔高度为3099米 。与莽莽昆仑一脉相连 。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区突然拔地而起,真可称得上是雄秀西南 。《水经注》里记载:从成都远望大峨、二峨两山相对屹立,细长俊美,好象美女的两道弯弯的蛾眉 。峨眉山由此而得名 。
峨眉山远非一个秀字就可以将其所有的景色全部包含其中,是集雄、秀、奇、险、幽为一体的特色,故唐朝诗人李白将其尊称为仙山 。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胜景更是让峨眉远近闻名,为海内外游客所向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