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山陕会馆|河南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导游词( 二 )


照壁陪衬建筑有相互对称的东辕门、西辕门、东马厩、西马厩环抱成会馆前院 。我们现在进前院参观 。院中立有白玉雕狮一对 。狮前立铁旗杆,铁旗杆高15米,重5万余斤,青石须弥座,束腰部雕天马、麒麟、狮子、异兽图,须弥座上立铁狮,旗杆穿狮而过 。旗杆上有大、中、小三个云斗,每个云斗上有四个风铎,云斗间行龙缠绕,顶部原各站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抗日战争时期,东边的一只鸟被日本飞机炸掉 。铁旗杆铸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据传为分节拥土铸造而成 。辕门东西相对,筑于高大砖券拱门上,为单檐歇山顶 。下有砖护栏围绕,高12.37米,正中分别嵌石刻升自阶、阅其履匾额 。

这是悬镒楼,又名八卦楼,是会馆的戏楼,兴建于嘉庆元年(1786年),竣工于道光元年(1821年),历时25年 。楼高18.36米,长20米,宽18米,分上中下三层,为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 。正脊两侧装饰有行龙、牡丹图案,中间置琉璃楼,内刻天五尺三字,楼门两边对联为此地即是普陀山,何必远求到南海 。楼内竖20根合抱大柱,下有三层柱础,上层多为鼓形,下层为正方形鼓座,四面雕刻麒麟、狮子、牛、马等图案 。楼北面为戏台,上挂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浩生社立悬镒楼匾额 。悬镒两字系山西明末书法家傅青主所写(是从山西托来的) 。楼字系叶县清末举人许靖所写 。两侧石柱上分别刻还将[日事重新演,聊借俳优作古人,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对联 。舞台屏上悬挂既和县平匾额 。戏台上下布满木、石雕刻图案,其内容多以古代传统戏曲有关 。
这分别是钟楼和鼓楼,相对称坐落于悬镒楼两侧,钟楼内悬大钟一口,钟高5尺,重2千余斤,人称聚将钟,亦称金钟报晓,鼓楼在西侧,内悬挂更鼓一面 。
现在我们穿过戏楼进入万人庭院,即会馆的中心大院 。院内全部用一尺见方的青石铺地,中铺甫道,甫路两边系条石,有柱洞可以搭棚,甫路左右庭院及两厢分别为男女观众场地,院内可容万人看戏,故又称万人庭院,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石牌坊,坐落于大殿前3米高的月台上,其分左中右三座 。
中间一座为三间四柱式,须弥座方校,柱的两侧附以抱鼓石,中柱两侧鼓面刻:俞伯牙爱琴、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周敦颐爱莲、米元章爱石、嵇康爱竹、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八爱图 。中坊上雕福、禄、寿三星 。匾书孟氏难言这浩然,相传是社旗拨贡张玉炎撰写 。配坊左上刻杜甫吟诗,右上雕李白骑鲸,中坊背面上刻五福图,匾书:履中蹈和优入圣城 。
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河南南阳社旗山陕会馆导游词》相关的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