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海沟 贝索斯蹦极万米高空,大气层外打响太空争夺战


马里亚纳海沟 贝索斯蹦极万米高空,大气层外打响太空争夺战
文章图片

马里亚纳海沟 贝索斯蹦极万米高空,大气层外打响太空争夺战
文章图片

马里亚纳海沟 贝索斯蹦极万米高空,大气层外打响太空争夺战
文章图片

马里亚纳海沟 贝索斯蹦极万米高空,大气层外打响太空争夺战


文/梅浩宇
编辑/林三
曾经遥不可及的太空旅行梦想 , 终于在今年实现 。
20日晚21点23分 , 伴随着巨大的烟尘消散 , 银色子弹头式的载人舱缓缓打开舱门 , 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的”梦想实现了 。 更早几天之前 , 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抢走了贝索斯“太空旅游第一人”的称号 。
超级富豪们都有一个“太空旅行梦” , 马斯克也计划在今年9月带领4名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进行一场为期三天的环绕地球之旅 。
在美国逐步放开相关政策之后 , 民间力量的涌入激活了太空的活力 , 人类对宇宙的疯狂幻想开始逐步成为现实 。 2014年之后 , 国内对于商业航空的鼓励性政策陆续出台 , 同样引发了不少创业者和资本的关注 。
或许 , 我们真的与太空旅行越来越近了 。
三大巨头的平价太空旅行之梦这次太空旅行之前 , 虽然有4.1万人曾经签署请愿书“不要让超级富豪贝索斯太空旅行结束重返地球”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和布兰森的维珍银河 , 以及马斯克的SpaceX , 一同将人类平价太空旅行的梦想往现实拉近了一大步 。
对于平价太空旅行的追逐 , 贝索斯和马斯克都曾说过相似的话 , 即通过火箭的可回收技术制造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航天器 , 更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为更多人提供服务 。
而按照最理想的情况 , 如果未来所有的太空飞船都能够重复飞行多次 , 那么乘客最终就只需要为燃料和座位买单 。 “发射火箭要像每天航班一样繁忙 , 每趟亚轨道运输成本能压缩到100美元/磅 。 ”马斯克说 。
近半月前抢走贝索斯“太空旅游第一人”称号的理查德·布兰森 , 目前在“平价”这一步上走得更远 , 其旗下的维珍银河同样是致力于亚轨道太空旅行的商业航空公司 , 维珍银河官网显示预计明年展开商业运营 , 目前已经售出了大约600张机票 , 平均每张机票为25万美元 , 折合人民币162万元人民币 。
这个数字比起SpaceX和蓝色起源的船票 , 已经算得上是良心价 。 比如 , 蓝色起源的船票竞拍价格为2800万美元 , SpaceX的火箭前往国际空间站需要5800万美元 , 还不包括每晚高达3.5万美元的住宿费 。
维珍银河的价格如此便宜 , 是因为其更像是一张“机票” , 乘坐的是一架飞得更高的、能体会到失重感的飞机 , 而非另外两家的“船票”或者“火箭票” 。
【马里亚纳海沟|贝索斯蹦极万米高空,大气层外打响太空争夺战】在7月11日理查德·布兰森的太空之行中 , 他所乘坐的的飞行器分为两部分 , 一个是被称为新太空船二号的团结号飞机 , 即理查德·布兰森和同行者乘坐的所谓“船舱” , 而另一个则是作为母机的“白骑士二号”飞机 。
前半段的飞行升空都是母机“白骑士二号”来提供动力的 , 简单来说 , 在前半段中 , “船舱”就像导弹一样挂在母机身下 , 等到达一定高度后 , 再像导弹一样用自己的动力发射出去 , 最后到达80多公里高的太空 , 直到接近卡门线(距离地面100公里 , 被认为是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分界线)的位置 , 享受一次失重的快感 , 最后再滑行降落 。
而贝索斯的太空之行则完全由火箭驱动 , 飞上一定高度后载人舱和火箭分离 , 载人舱靠惯性到达卡门线 , 再由降落伞降落 。
失重感一致 , 但两者终究飞行动力的性质不一样 , 蓝色起源的方式只需花十几分钟 , 比维珍银河整趟近一个多小时的用时快上不少 。
但不管怎么样 , 在商业前景上 , 它们都有着巨大价值 。
被垂涎的商业航天市场在二十年前 , 巨头们已经看到商业航天市场里的机会 。
2000年 , 在亚马逊成立六年之后 , 贝索斯就成立了蓝色起源 , 其后是马斯克的SpaceX , 成立于2002年 , 再后面就是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银河 , 在2004年创立 。
纵观时间线 , 会发现这段时间里有个极为重要的节点 。 即2003年小布什政府签署的《国家航天运输政策》、《美国国家航天政策》的出台 。 这两个文件将美国宇航局(NASA)的主要工作职能从近地空间的火箭发射等业务转向了宇宙深空探测和航天科学研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