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着各国对太空领域的看重 , 逐渐加深了对太空领域的了解 , 在浩瀚的宇宙中 , 地球很渺小 , 偶尔还会有被小行星撞击的风险 。 路透社消息 , 小行星撞击地球一直是各国科学家研讨的重要问题 , 各国科学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 早在2018年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就给出一解决方案 , 也就是“超高速小行星迁移任务应急响应” , 也就是通过连续发射75枚“德尔塔IV”重型火箭撞击来袭小行星 , 助其改变飞行轨迹 。
【小行星|比美少15年?中国方案获世界认可,23枚长征五号可助地球脱离危险】
只不过 , 美国这一预警方案至少需要25年时间 , 而中国科学家给出的方案只需要10年 , 获得世界认可 , 可使用23枚长征五号火箭撞击小行星 , 让其改变飞行轨道 。 在很多人看来 , 这一想法过于科幻 , 但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 , 这是人美第一次尝试改变一个天体的行动轨迹 , 一切都还处于摸索阶段 , 期间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难题 , 在这个关乎国家存亡的问题上 ,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 只能迎头而上 。
在2021年末-2022年初 , 美国将发射一个“机器人航天器”来拦截两个相对接近地球的小行星 , 一年后会降落在其中较小的一个小行星上 , 来观察小行星的运行轨迹 。 为此 , 各国科学家们还曾讨论过核爆的可能 , 只不过危险系数太高 , 很容易将一个小行星炸成数十个更小的行星 , 相对而言 , 动能撞击的方式是最稳妥的 。
中国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模拟中表示 , 如果23枚长征五号火箭同时撞击小行星 , 有很大的可能让其偏离初始轨道 , 距离或将达到地球半径的1.4倍 。 艾伦·菲茨西蒙斯教授表示 , 把火箭的上部看作一个导航航天器 , 从而制造一个大型的“动能撞击器” , 强行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迹 , 这还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概念 。 通过增加质量来保证更大的撞击效果确实可行 , 但要实际操作 , 还需进行更详细的研究 。
这样一对比 , 中国科学家们的方案成本更低 , 准备的时间也较短 。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加雷斯·柯林斯教授表示 , 在未来的100年来 , 一颗100米宽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只有1% , 但我们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 即便被撞击的可能十分渺茫 , 我们都要做好应对准备 , 不让地球遭受一点伤害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