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 神秘的太阳系深空访客( 二 )


随着数据的补充 , 越来越多的奇异现象出现了 。 起初 , 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意味着奥陌陌就是一颗岩石小行星 , 但后来更多的观察结果却出乎他们的意料 。
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具有很不寻常的加速度 , 这令科学家十分困惑 。 彗星在与太阳近距离接触后返回时 , 加速是很正常的 , 但这只是因为它们的彗尾能提供动力——喷射出来的气体给了它们推力 , 就像火箭的引擎一样 。
除了太阳的引力 , 还有其他东西在把它推开 , 为了解释这种推力 , 需要这个物体蒸发大约十分之一的质量 。
一种推测是 , 奥陌陌可能是一座“氢冰山” , 即一个巨大的冰冻氢块 , 可以形成一个从地球上看不见的彗尾 。
然而 ,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观点 。 首先 , 还没有人在太空中看到过“氢冰块” , 氢冰块不可能保持足够长时间的低温 , 以形成一个像奥陌陌这么大的物体 。 考虑到氢的冰点(零下259摄氏度)仅略高于宇宙的环境温度 , 它似乎不太可能在星际空间飞行几亿年后还能保存下来 。 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言 , 它在“被星光烤熟”后就会分崩离析 。
考虑到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 认为奥陌陌是外星智慧文明产物的观点看起来似乎变得更加可信 。 致力于搜寻地外智慧生物的SETI协会对此就很感兴趣 , 该组织的科学家将望远镜指向了奥陌陌 , 试图接收任何可能的无线电信号 。
如果以外星智慧产物来解释的话 , 奥陌陌从太阳接收到的推力或许就是太阳光在其表面的反射造成的——就像风推动船帆一样;这也意味着 , 奥陌陌的表面应该薄而平坦 , 而且具有很高的反射性 。 对于体积如此之小的天体而言 , 奥陌陌的亮度确实很高 , 但当然 , 大自然不会造帆 , 所有有观点提出它可能是人工起源的 。
另一个物体“2020-SO”在2020年9月从太阳那里获得了同样神秘的加速度 。 该物体最初也是由发现奥陌陌的同一台望远镜发现的 , 后来证实 , 它其实是1966年发射“勘测者2号”(Surveyor II)航天器的火箭助推器 。 勘测者2号探测器是为了确定月球的地形能够让阿波罗飞船在月球进行软着陆而发射的 , 后来在登陆时失去控制 , 最终在月球表面撞毁 。 而发射该探测器的宇宙神-半人马运载火箭在成功发射至太空之后 , 很快就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 其助推器在太空中漂浮了几十年 。 正如前面提到的外星“光帆” , 2020-SO也具有一个平坦的高反射性表面 , 可以接收光线并推动自身前进 。
最终 , SETI协会没有发现任何外星智慧生命的迹象 , 不过这并不能排除奥陌陌属于一个早已死亡的宇宙文明的可能性 。
最终 , 今年早些时候 ,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理论 , 似乎可以解释奥陌陌的怪异特性 , 而不需要归因于任何外星技术 。 他们从排除法开始 。 例如 , 如果奥陌陌释放出任何气体的话 , 这些气体中不可能包括一氧化碳、水或二氧化碳 , 因为天文学家会观察到这些它们 。
冥王星的史波尼克高原冰川主要由氮冰构成 , 其中包含了数千个小坑 , 可能是水冰升华形成的
这些气体必须是以往没有人考虑过的东西;它也不可能是氢 , 因为宇宙的温度太高了 , 氮冰可能提供了奥陌陌所需要的推力——而且在冥王星上之前观察到了这种情况 。 为了证实这一理论 , 研究人员计算了奥陌陌表面的光亮程度 , 并将其与氮冰的反射率进行了比较 , 发现两者差不多是吻合的 。
研究小组得出结论 , 奥陌陌很可能是一块氮冰 , 是从一颗围绕年轻恒星的类冥王星系外行星表面剥落下来的 。 根据太阳系柯伊伯带附近的数千颗类似天体的演化历史 , 他们推测这块氮冰的脱落时间可能是在5亿年前 。
最终 , 海王星穿过了这一区域并喷射出大量物质 , 这一切发生在太阳系很早期的时候 , 奥陌陌可能从那时起就一直在寒冷、空旷的深空中旅行 。
虽然奥陌陌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到达了太阳系的最边缘 , 但它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到达最初被发现时所处的太阳系中心地带 , 并在靠近的过程中逐渐消耗质量 。 这解释了它不寻常的形状 , 以及一下子剧烈加速的原因 , 因为蒸发的氮冰会形成一个看不见的彗尾 , 推动它疾速飞行 。 地球大气层主要成分是氮 , 而且是透明的 , 氮气很难探测到 。
同样 , 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这个理论 。
首先 , 有人怀疑奥陌陌起源的类冥王星行星是否有足够大的表面积 , 使得我们能发现其一部分碎片在统计学上是可信的 。 研究团队计算得出 , 银河系中的恒星需要有自身100倍的质量 , 才能让我们看到一座脱落的“氮冰山” 。 冥王星的表层只有其体积的百分之几 , 所以这根本说不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