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琅琊山导游词

琅琊山导游词
凡读过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的人 , 无不为其描绘的美景所倾倒: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 , 林壑尤美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琅琊也 。这琅琊山便是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处 , 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 , 后何以名琅琊 , 历来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东晋琅琊司马睿曾寓居于此而改称琅琊 。另一种说法是:西晋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釉率数路大军出涂中(指滁水流域)灭吴 , 吴主孙皓诣釉请降献玺即在此 , 因而山称琅琊 。而《古今图书集成?琅琊山汇考》载又一说:人以其有似于山东东海之琅琊山 , 故亦名为琅琊 。
【琅琊山|琅琊山导游词】琅琊山险峻而秀丽 。其山峰耸然而特立;其幽谷悠然而深藏 。林木茂密 , 花草遍地 。数百年的松树、梅树苍劲挺拔 , 特有的琅琊榆、醉翁榆亭亭如盖 , 琅琊溪潺潺流淌 , 让泉、紫薇泉散布山间 , 归云洞、雪鸿洞神秘莫测 。九洞十一泉 , 处处引人入胜 。琅琊山景色清幽 , 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 。
深秀湖位于回北门通往琅琊山寺院的转弯处 , 古为一水潭 , 是游人临溪垂钩之所 。1958年 , 滁县人民政府将水潭扩建成一座小水库 。1983年 , 琅琊山管理处因地制宜 , 将这里辟为一新的风景区 。因其三面环山 , 景色秀丽 , 取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蔚然深秀之句 , 定名深秀湖 。深秀湖水面约540平方米 。湖水上源琅琊溪 , 下遁余家洼水库 , 四季潺潺 , 清澈透底 。湖面建有湖心桥 , 因桥有九曲 , 通称九曲桥 。桥墩用青石砌成 , 桥面为水泥预制件 , 具有明显的现代建筑特色 。桥上筑有湖心亭 , 亭顶盎金黄玻璃瓦 , 六角置有琉璃禽篱 , 又有古建筑特点 , 湖面侧建有三间六架梁木的水榭 , 为旅游服务场所 。水榭下为人工青石基础 , 湖水贯通其下 。春夏季节 , 游人凭水而乐 , 清凉爽快 , 堪称妙境 。
会峰阁是琅琊山风景名胜中的最高建筑物 。它于1988年开工兴建 , 建筑在南天门的明朝建筑会峰亭的残基上(原会峰亭被日军侵略中国时烧毁) 。新建筑的会峰阁依山而建 , 美观大方 , 气势雄伟 。从四面观看 , 高低形状各不相同 。从东面观看 , 它有三层 , 从南面观看 , 它有四层:从西面观看 , 它有五层 。高度24米 。会峰阁每层是六面八角 , 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式样 , 阁顶用黄色琉璃瓦覆盖 , 雕梁画柱 , 古朴大方 。阁上24个铃角 , 都装有铜铃 , 山风拂处 , 金声四起 , 悦目赏心 , 闻声如入仙境 。晴朗天气 , 登上会峰阁 , 极目远望 , 天高地阔 , 心旷神情 。这里阳光和煦 , 山色苍茫 , 群山巍峨 , 匍匐脚下 , 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 。大概是因为众山列队 , 一收眼底 , 这里象一座检阅台 , 检阅千山争秀 , 万峰苍郁 , 所以此阁才命名为会峰阁吧!由于会峰阁立在琅琊山的最高峰 , 人们都爱来此了望祖国的壮丽山河 。站在会峰阁向南面的山外平原去 , 地面寥廊 , 烟雾苍茫 , 村庄星罗棋布 , 河塘闪亮如镜 , 在晴朗无云天气还可以隐约看到几十公里外的长江如带 , 浩渺东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