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报恩寺导游词

报恩寺导游词
报恩寺山门外)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们光临平武报恩寺参加游览 。我很荣幸能够担任您们的导游,陪同各位领略平武人文风光的神韵,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
在美丽而神奇的平武县城,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寺 。它集悠远厚重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精美绝伦的建筑、繁富瑰丽的艺术于一体,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
平武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就是氐人所建白马国的一部分 。西汉初年正式设置县级政区刚氐道,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 。西晋时始有平武之名,北魏孝武帝时置江油郡 。西魏废帝二年置龙州,延至明朝嘉靖四十五年改为龙安府,所以平武又称龙州或龙安 。
报恩寺是由龙州宣抚司世袭土官佥事王玺王鉴奉旨修造的 。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正式动工,至正统十一年(1446年)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景泰三年(1452年)王玺死后,其子王鉴承袭佥事之职,与同僚薛公辅、李爵等多方集资,装塑点染,继续修葺 。至天顺四年(1460年),历20年方全工告成 。距今已有560余年历史 。1956年被四川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报恩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它坐西向东,其主体建筑布局在一条长300米的中轴线上,由东向西次第升高,附属建筑左右对称排列,分为门前广场和前、中、后三进院落 。由于规模宏大,其设计和主持施工卢禹、郭鼎等20余名工匠又是王玺从北京等地请来,因而其形制和气势都酷似皇城宫殿,故又有深山宫殿之名 。报恩寺不仅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其建筑还独具特色 。它的建筑在风格上由宋、元向明、清过渡,体现了承前启后的特点 。其单体建筑,既严格按照宫式手法建造,细部装修又灵活地运用了地方技巧,在建筑艺术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每座建筑不仅雄伟壮丽,各具特色,并且还具有高度的抗震性,自创建以来,经受了1610年、1630年和1976年等多次强烈地震,仍安然无恙,完好如初,被中外建筑、地震专家誉为明初罕见之遗构,独具匠心的抗震建筑 。这座古老的寺院虽然全系木质结构,却不腐蛀,甚至不结蛛网,这又是一个奇迹 。原因何在?它的用料十分考究 。整座寺院,木村全部选用本地所优质楠木建成,此处仅有,别处绝无,堪称一绝 。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山门位于中轴张前端,是报恩寺的正门,为单檐悬山式建筑,两侧连以八字形高墙,门上悬横匾一方,上书赦修报恩寺五个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 。因为这是王玺请示皇帝,经皇帝特别批准而修建的,故称赦修 。匾额周围镂空透雕云龙图案,立体感极强 。山门外稍间内,彩塑两尊金刚神像 。左为密迹金刚,右为那罗廷金刚 。山门内两稍间中彩塑三头六臂、四头八臂明王神像各一尊,头作焰发,手持法器,体形魁伟,相貌威严,令人望而生畏 。山门前广场正中,有两座形制相同的石经幢 。经幢原来是丝帛的伞盖状物,上书佛经,于佛前立杆悬挂 。相传幢影映于人身,可以免除罪垢 。山门与广场之间的三角形平台上,安置雌雄狻猊一对 。狻猊身高3米,昂首蹲坐,左右对峙,姿态威武,充分显示了报恩寺石雕技艺的精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