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人物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全名为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
个人经历: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
★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
★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
★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
★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
主要教育作品: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巴甫雷什中学》
✪《公民的诞生》
✪《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我把心献给孩子》
✪《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育的艺术》
✪《致女儿的信》
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
1、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教育者,我曾力求把人类许多世纪以来所创造和取得的精神上的可贵品德――对祖国和自由的热爱、对人压迫人和人奴役人的现象的不妥协精神、为人们的幸福和自由这些崇高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和生命的意愿――注入到那些幼小的心灵中去 。(第三卷305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2、忠实于崇高的理想,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峰 。这种高尚的情感,是从对人的忠诚开始的,也是从爱戴与忠实于为使我们社会里自由的人能得到诞生、幸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那些人开始的 。(第二卷301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3、智育对于人之必不可少,不仅是为了劳动,而且是为了精神生活的充实 。……如果智慧只是被训练去从事狭窄的职业劳动,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贫乏、沉闷、远离共产主义的理想 。
4、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 。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
5、只有在一个人将个人的命运融入祖国的命运之中的时候,他才会真正地展示出个人的才华,才会真正地珍惜自己的荣誉、自尊心,珍惜家庭、家族、姓名的尊严 。(第二卷243~244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6、只有在人类最有价值的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财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育 。
推荐阅读
- 赤壁赋读后感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
- 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
- 苏东坡传记读后感
-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
- 苏童米读后感
-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读后感
-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读后感1000字
-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