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导语:当一个人去世后 , 他的子女大概率选择火化来处理遗体 , 这种方式获得普及的原因是 , 和土葬或者其他方式相比 , 火葬比较干净 , 而且不占用土地资源 。 人的遗体经过870-980摄氏度的高温处理后 , 最终只剩下灰烬和一些骨骼 。 男性遗体在火化后会留下三公斤的骨灰 , 女性遗体进行火化后骨灰大概有两公斤 。
一、基因是什么?在什么位置呢?
人类遗体在火化后 , 基因会不会变成其他物质呢?若变成其他物质会存在于那里呢?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 , 首先要从基因的概念下手 。
基因位于人体细胞的细胞核中 , 是组成DNA的片段 , 一小段基因携带着多种遗传信息 。 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 , 曾经被现代遗传学家称为最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
二、基因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DNA是生物大分子 , 是由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共同组成的 , 每个核苷酸分子由五碳糖和含氮碱基经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组成 。 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通过氢键的连接 , 进行反向螺旋组成一条完整的双螺旋DNA链 。
DNA不但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 还可以经过精准的复制 , 将特有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
在精卵结合过程中 , 精子携带着男性的遗传物质DNA , 卵子携带着女性的遗传物质DNA , 不过这些DNA并不是完整的 , 而是正常细胞含有基因数量的一半 。
二者结合形成受精卵后 , 携带的DNA会组成一套新的遗传信息 , 这一套遗传信息控制着婴儿的各项生理特征 , 孩子长相、性格等其他方面和父母相似的原因就能从基因的角度进行解释 。
三、基因经过高温处理会怎样?
DNA比较顽强 , 结构比较稳定 , 甚至因为这项特性被意大利的科研人员提取 , 用来制作防火材料 。
其中的原理是DNA在高温下分解出含氮碱基 , 含氮碱基高温下又会释放氮气 , 而氮气拥有阻燃的作用 。 这一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到 , 那就是食物中含有的嘌呤并没有在蒸煮的过程中消失 。
然而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氢键不耐高温 , 在高温处理后导致氢键断裂 , DNA链被分解为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
普通的高温根本无法彻底破坏DNA结构 , 但是火化的原理是通过高温使遗体发生碳化 , 因此 , 火化炉里的温度高达870-980摄氏度 。 高温下遗体组织的DNA被破坏 , 发生瓦解、变性的现象 , DNA上的遗传物质也会随之瓦解消失 。
骨灰是由碳酸盐和钙盐两种物质组成的 , 其主要成分包括钙元素、磷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 。 在遗体火化结束后 , 留下的不仅是灰烬 , 还有一些骨骼 , 这些骨骼的重量与焚烧之前的重量是相差无几的 。
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会将这些骨骼进行进一步的粉碎 , 将这些骨骼粉碎成细碎的颗粒 , 然后粉末放入容器中 , 交还给死者家属保管 。
【基因|人去世后要经过火化处理,基因作为遗传物质,火化后去哪了?】总结:经过对基因和DNA结构的分析了解到 , 普通的高温只能破坏DNA的链状结构 , 因为链接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氢键不耐高温 。 而火化时的温度高达870-980摄氏度 , 这样的高温下会彻底瓦解DNA的结构 , 基因也会随之消失 。 遗体经过两个小时的充分燃烧后留下的骨灰也没有基因的踪迹 , 原因是基因在火化过程中瓦解 , 已经变成气体飘向空气中 。
推荐阅读
- 人类还会再进化吗?会进化成什么样子?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发现难、治愈难,人类什么时候才能攻克癌症?
- 罗布泊千年干尸分析:祖先是古北亚欧人,1.2万年前几乎灭绝
- 青藏高原曾发现22万年前,清晰印在石板上的手印,怎么回事?
- 78万年前外星人改造了智人基因? 科学家: 事实远没这么简单!
- 生殖隔离是什么?包括人类在内,自然界的生殖隔离到底有多可怕?
- 20多年前就造出克隆羊,为何不敢克隆人?“多莉”羊的下场有多恐怖?
- 基因的力量!妈宝同款“高原红”,让网民们感叹
- 土壤农业化学家朱兆良院士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