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哈图石林|世界地质奇观—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导游词( 二 )



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世界地质奇观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导游词》相关的文章 。
阵 , 众罗汉面向北方 , 或坐或站或依 , 默诵经文;只有弥勒佛面南而坐 , 对其身后面目狰狞、欲吞之而后快的眼镜蛇不理不睬 , 喻示佛法无边 。7.群魔图从左向右依次是:骷髅魔、溺水魔、悬梁魔、自焚魔、自刎魔、饮鸩魔 。众魔王狰狞耸立 , 睨视众生 , 似在警示世人要洁身自爱 , 珍视生命 。8.九仙女这一组石景地质学上称之为刃脊 , 单体石柱称为残留石柱 。真正地质意义上的刃脊都是像刀刃一样连体的山脊 , 为什么这里的刃脊却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石柱组成的呢?这主要是由于垂直和水平节理存在的原因 。在古冰川时期 , 以垂直节理为单位 , 不能够稳定的岩垛都先后被剥蚀、冰推倒、冰胀或风化掉了 , 倒塌后的碎石被冰川运走 , 留下的部分经过冰蚀、水蚀、倒角、扩缝、穿透等自然现象的诸多加工 , 残留下的部分在刃脊的位置上就发育成现在的石林、石柱 。九个石柱形态各异 , 风华独具 , 似九位仙女翩然而舞 。九仙女与月亮城堡隔山遥望 , 却只能望堡兴叹 , 不得其门而入 , 唯有怅立山林与豺狼为伴 。9.二号石塌二号石塌原是一座三腿石墙 , 后经长期风化作用 , 在4000多年前的一次地震中倒塌形成的 。冰川学则认为 , 在这个范围内曾经有过一个悬挂冰斗 , 二号石塌正是冰斗的前缘 。冰斗的前行功能把石墙推倒、石块捡起 , 一直运向前方 。冰斗的表面又有滑石功能 , 会不断地把冰斗后缘石墙上掉下来的石块滑运到冰舌端 ,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石海 。这片石海的后端呈U型 , 与冰斗的冰舌相吻合 。10.悬挂冰斗遗址所谓悬挂冰斗 , 就是因为地势陡峭及狭窄等原因 , 所形成的冰斗相对较短 , 从下面看就像悬挂起来一样 。这个冰斗的后缘是圆形的 , 直径约80米 , 到冰舌的长度约为120米 , 前端冰高约5米 。11.东方布达拉宫(石墙)这组石墙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偏踞一隅 , 恰似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 , 因其在东 , 故名东方布达拉宫 。它主要是在以下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是天气寒冷 , 岩性较脆 , 岩石很容易被冰剥落下来 。二是冰川在向下移动过程中 , 被剥落的岩石被冰带走而露出新的岩石 , 新岩石将会被继续剥蚀 。三是不同冰川期冰斗的重叠性;因纬度及地形等原因 , 本地区所发生的不同冰川期冰斗的位置几乎重叠 , 因此使冰川对岩石的加工作用相叠加 。四是年代的久远性 。据专家学者介绍 , 一次古冰川时期的时间跨度大约在十万年到一百万年之间 。二、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是地球的最后一个冰期 。12.浮雕群这座石墙的水平节理与垂直节理分布均匀 , 后经过水涮、冰剥发育成了现在的馒头垛形状 。从远处看 , 节理分明 , 线条流畅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的杰作 , 真真令人类的雕刻家相形见绌 , 自叹弗如 。13.别有洞天它是九仙女景区最西的一组石景 , 因两端地势开阔 , 岩石被海水涮蚀及冰川剥蚀的现象较为明显 , 岩石的端部均发育成流线型 , 节理倒角和阔孔现象也非常严重 。如果在初秋的月夜 , 岩石在夜幕的映衬下呈现出褐色 , 一缕月光从洞内幽幽射出 , 映照在地上的丹花碧草之间 , 别有一番神韵 。14.满载而归地质学上称为断层岩 , 它的水平节理发育的较好 , 垂直节理稀疏且不连续 , 因此风化较慢 , 形成低矮狭长的石墙 。石墙长32.7米 , 宽2米 , 高6米 。远观似一艘乘风破浪、远航归来的轮船 。15.石棚地壳上升使岩石升出海面的过程中 , 海水对岩石实施冻脱和涮蚀 , 因地壳上升并不是匀速的 , 可以在某一高度上停留若干年 , 海水在这一时间对岩石的加工作用相叠加 , 致使在某一水平线上岩石的掏空现象较为突出 , 这就形成了石棚 。16.平衡石(残留岩柱)它是原生的岩石经多年水涮冰剥才得以形成的 , 而不是冰川漂砾或其它后天原因造成的 。此石上端重60多吨 , 经测算它的不平衡着力不超过100公斤 。17.三角胡同它是由冰川冰斗不同方向的运动而形成的 。岩石南面的冰斗方向是向南的 , 对冰斗后面的岩石只有剥蚀作用而无推移作用 。而在向东的冰斗两侧却有较强的推移作用 。这样 , 一端冰斗移动而另一端不动 , 就形成了这种三角胡同 。18.石林迷宫石林迷宫是由高大的石墙、狭长的石缝及奇特的石洞等组成 。其中石墙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风化而成 。石墙风化倒塌后形成狭缝(一线天) , 最窄处仅80厘米 。在石墙的下部 , 由于风化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石洞 , 入口处直径约2米 , 向内逐渐变小 , 出口处仅30厘米 。在石墙两侧可通过石洞彼此相望 。如在月黑风高之夜 , 则首尾不能相望 , 就如希腊王子智杀牛头怪的迷宫 。拴马桩景区的主要特点是伟岸和挺拔 , 它主要由原始次生白桦林、高山草甸植物体系和花岗岩残留岩柱组成 。主要景观有:1.书山这是一组规则的柱状石墙 , 岩体中垂直节理均匀 , 风化后形成方格状石墙 。全长90米 , 高10米左右 , 似一摞摞摆放整齐的巨书 , 故名 。2.双足宝鼎石柱基座相连 , 上大下小 , 上重350吨 , 顶面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冰臼 。它是经过长期的风蚀和磨蚀作用 , 使两石柱发育规模不等 , 表面不断圆化 , 最终形成顶部分离、底座相连的石柱 。3.三结义两组垂直节理发育 , 经长期的风化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三个相邻石柱 。在迎风面上风蚀作用强烈 , 其下部可见风蚀洞穴 。右边的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