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研修班|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体会


--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体会

2013年11月初至12月初,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第55期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十多个课程模块,二十多个主要专题的培训,二十来位教育专家先后给我们授课 。听了这些专家的讲座,我深受启发,把自己的学习收获进行了整理,现用“六看教育”进行归纳 。

一看:透过人性原点看教育

教育的终点就是培养人、解放人,教育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就是 “人性”,就是“教人学会做人” 。人性的原点是善?恶?还是善恶兼有或无所谓善恶?认为人性是善的,就应该扬善,认为人性是恶的,就应该去恶,认为人性善恶兼有的,就应该扬善去恶;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的,就应该以善化之 。不管人性的原点怎样,都必须通过我们的教育让人成为真正的“人” 。“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的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灵魂与灵魂的相遇、浸润 。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要尊重人性,尊重生命,简而言之,就是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要接纳学生的差异性,承认每个人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的生命密码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必定有学生灵魂舒张的时间与空间,确认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被尊重 。大家可能都从媒体上看过湖北孝感一中的高三“吊瓶班”,在边埋头做作业边吊瓶 。这样的教育行为,把学生的生命看作成了什么呢?“以人为本”不是只是一纸文书吗?我们试想,这种践踏生命的教育能教人“学会做人”吗?

北师大教育学部钱志亮教授归纳出教育有三个境界:以工具性为主,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应付世俗各种考试、考核、面试,能在商业化的社会中满足生存之需 。即能站得人前,此为第一境界;以人文性为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培养真实个性与独立人格,能在庸俗功利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态度与不泯的人性 。即能耐得住寂寞,此为第二境界;以精神信仰为主,“文以载道”,儒者兼济天下,侠者为国为民,道者独善其身,释者身体力行 。即能退得人后,笑看花开花落,此为第三境界 。毫无疑问,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到达第三种境界,引领学生追求人类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启发大众崇尚社会普适永恒的终极价值,能培养出更多为国为民,兼济天下的英才、志士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才的不足是可以由德来弥补的,而德的不足是无法由才来弥补的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人性中的“勤劳善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好学博爱、以礼待人、诚实守信、认真做事“这些为人处事的品质的培养,有了这些,即便这个人的学习成绩不好,也只是暂时的,将来他一定会生活得非常充实与幸福,甚至大有作为 。然而,如果我们错过了一个人的人格塑造的机会,一味地只关注习题完成情况,考试分数情况,那么,这个人的人格会定格在什么坐标上呢?我们难以想象 。是站得人前?耐得寂寞?还是退得人后,笑看花开花落?或者对社会而言只是一粒沙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难以做出肯定的答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