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果成为综艺爆梗的《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是我出的

就在不久前,《向往的生活》综艺摄制团队在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镇白鳞洲村原来的五斗米仓库,为村里的孩子们创办一间乡村图书馆。这次他们还邀请了文化圈名人鹦鹉史航和知名作家止庵来为“向往的图书馆”一同举办开馆仪式。这间乡村图书馆的图书来自广大网友的热心捐赠,其间两位老师参与到图书的整理分类工作中,并与向往的生活其他固定嘉宾一起向观众推荐了不少好书。
《向往的生活》中的“向往的图书馆“
在节目一开始,因张艺兴带着惊讶的语气念出一本书的书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这本书便成为了贯穿这一集综艺始终的爆梗,甚至有网友留下“这本书会火”、“好想看那本书”、“总裁从小培养”等弹幕来调侃这本书。
图书《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当然除了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将图书带到观众的视野,此次《向往的生活》为观众带来了更专业和严谨的阅读眼光,除了两位文化名人的阅读知识普及,黄磊老师和其他嘉宾也结合自身阅读经历向观众输出了他们的阅读品位。而在这期节目之前,《向往的生活》也一以贯之地向观众传递着一种回归生活本源,慢下来享受当下,阅读即生活的理念。例如综艺中常常出现黄磊老师在不做饭的时候捧起一本书阅读的场景,在不经意间营造出一种自然的阅读氛围。
彭昱畅朗读《大象席地而坐》,
彭昱畅是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主演之一
一切都“看上去很美”,似乎图书通过综艺节目推广正在成为可能。
然而不久前明星张哲瀚立读书人设反被读者吐槽的故事仍历历在目。梁文道在他的节目《八分》里就这一事件展开探讨:为什么要把读书当人设?他的观点是,大概那些认为明星读书是在立人设的人们,本身就把读书这件事看作是高高在上的,而他们自己也许并不读书,没有把读书这件事当作是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
也许如今仍然有许多人认为综艺节目里出现阅读场景,出现图书信息,不是明星在用书给自己贴金,就是这书在蹭流量热度。仿佛二者必须楚河汉界,一为阳春白雪,二为下里巴人。
大众可以认为阅读是严肃的,综艺是娱乐的,二者必须划清界限。可是作为图书的出版者——你最好清醒一点啊!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
你得“使劲去推广它”——就像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里说的那样。
就拿这本《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来说,虽然它一上市就登上团队管理类图书开卷畅销书榜,背后也是国内大众出版TOP3的顶级团队在做营销,对这次很好的综艺宣传机会,出版方依然没有做出足够的反应。
那么出版者究竟应该如何借综艺这股强大的力量来宣传自己的图书呢?或许下面几点可以参考:
01 找准具有“读书人设”的明星
这里所说的“读书人设”不是指某些明星硬凹出来的人设形象。事实上在娱乐圈不乏真正热爱读书的人。例如黄磊就曾在综艺《爸爸去哪儿》给女儿多多读《小王子》,在综艺《极限挑战》里向路人推荐《瓦尔登湖》,在他情怀所在的综艺《戏剧新生活》中,更是自然地出现《等待戈多》、《恋爱的犀牛》等戏剧剧本和原著,可以说他所出现的综艺,阅读无处不在。还有爱在微博上写诗的陈建斌老师和他的夫人蒋勤勤也在和读书毫无关联的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提到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对于这类明星,出版人如果能保持关注,了解他们的阅读趣味,就一定能在意想不到的时刻,在某部综艺里看到某家出的书与明星同框。
除了自带读书属性的明星,网红化的知识分子、文化名人所参与的综艺节目,也是出版人不得不关注的对象。这些常常活跃在荧幕中的文化名人,包括但不限于鹦鹉史航、高晓松、刘擎、罗翔、窦文涛等等,他们本身具有一种推广阅读的使命感,所以有他们身影的综艺,一定会有书的存在。
02 关注具有文化属性的综艺
出版人需要关注的具有文化属性的综艺分为两种,一种是致力于主流文化推广和公众文化讨论的综艺节目,包括央视制作的综艺《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也包括《圆桌派》、《锵锵行天下》、《奇葩说》等。
而另一种就是聚焦于某一种小众文化的综艺。例如爱奇艺推出的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就带火了资深音乐从业者郭小寒围绕小众音乐圈所写的书《沙沙生长——中国当代民谣走唱录》和《生而摇滚》。由优酷推出的中国台湾著名广播人、作家马世芳的音乐节目《听说》则让大家对他的作品《地下乡愁蓝调》产生了阅读兴趣。围绕剧本游戏展开的综艺《明星大侦探》则把《东方快车谋杀案》、《默读》等推理小说带入观众视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