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拴线婚姻
傣族婚俗
男女青年相爱、定情之后,便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女方父母一般是不会阻挠的 。定婚之后,就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婚礼一般都在女方家里举行,主要仪式是拴线,傣语叫树欢意为拴魂,即把新郎新娘的魂拴在一起,把两颗心拴在一起 。
结婚那天,人们把新郎(傣语叫黑迈)送新娘(傣语叫摆迈)家里,举行拴线仪式 。在竹楼堂屋靠里的一端摆上一张小桌子,用芭蕉叶把桌面铺好,上面放上两个用芭蕉叶做成圆锥形的帽子(傣语称为索累东) 下面放着煮熟的雌雄雏鸡各一只,桌上还放有红布、白布、芭蕉、盐巴、一杯酒以及盛着糯米饭和白线条的芭蕉叶盒子等 。主婚人坐在果子的上首,亲友们靠近主婚人围桌而坐,新郎新娘男右女左地跪在主婚人的对面 。拴线仪式开始时,先由主婚人致贺词,在座的人均伸出右手搭在桌子上,低头倾听贺词 。主婚人致完贺词,新郎新娘每人从桌子上揪起一坨糯米饭,在酒里蘸一蘸,点祭鸡、盐等物,每人连续点三次,点完后放在桌子上 。接着,主婚人从桌上拿起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到右,绕过新郎新娘有肩,把线的两端搭在桌上,表示把两个人的灵魂拴在一起,让他们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然后,主婚人又拿起两根较短的白线,分别拴在新婚夫妇的手腕上 。接着,在座的其他老人也纷纷拿起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他们婚后幸福,生出儿子会犁田、盖房,生出姑娘会织布、插秧
关于拴线来历的传说很多 。有的说,古时候,有个穷孩子在王宫里当仆人,一天公主问他:以后我会嫁给谁呢?穷孩子直言不讳地说:你会嫁给我的 。公主认为穷孩子是她家的仆人,竟敢说出这样的话来侮辱她,真是狗胆包天 。一气之下,拿起一把小刀向小仆人砍去 。几年之后,这个穷孩子经过许多周折,成了一个国家的国王 。不久,两个国家联姻,那个国家的公主正好嫁给这个穷孩子 。当公主发现夫王头上的伤疤时,悔恨万分,当即向丈夫道了歉 。为了表达他们之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就请老人用洁白的棉线把他俩的手腕拴起来,表示他们已把灵魂拴在一起,永远不分离了 。
有的说,古时候有个小和尚跟着大佛爷出游,遇到一个正在锄地的爱尼小姑娘,大佛爷告诉他:她将来就是你的妻子小和尚看不起爱尼人 。一天,小和尚又见那个爱尼小姑娘正在锄地,就把她的锄头夺过来,向她头上猛砸过去,姑娘顿时错倒在地上,鲜血直流 。小和沿以为他死了,扬长而去 。事后,姑娘被守菜园的傣族老夫妇救活,并收为养女 。不久,那个和尚长大,还俗了 。一天,在赶摆场上他发现了穿着傣装的那个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倾心相爱,结为夫妻,并生下了孩子 。一次,孩子问母亲头上的伤疤是怎样来的,母亲照实说了 。在一边听着的丈夫悔恨不已,旋即向妻子承认了错误,妻子也原谅了他 。为了表示真挚的爱情,他们用白线把两人拴在一起,并相互在手腕上拴线,表示永不分离 。为了纪念这对夫妻忠贞的爱情,后来人们举行婚礼时,就用芭蕉叶做两个圆锥形的帽子(代表当年爱尼姑娘戴的帽子),供在婚礼桌上,并为新郎新娘拴线 。洁白的棉线象征着纯洁的爱情,拴线的意味着白头偕老,永不分开 。
推荐阅读
- 关于婚姻的格言权势是一种春药,才情也是一种春药
- 婚姻保卫战|婚姻保卫战观后感之领悟
- 年会小品剧本;婚姻年审
- 民事纠纷题材小品剧本-婚姻危机
- 婚姻恋爱题材小品剧本;环卫工相亲记
- 婚姻题材小品剧本;转头征婚
- 东北农村婚姻题材小品剧本;农民工相亲
- 婚姻恋爱题材4人小品剧本《皆大欢喜》
- 第三者插足婚姻题材小品剧本-劝架
- 野外作业婚姻恋爱题材小品剧本;相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