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社交礼仪|美国的社交基本礼仪
【基本社交礼仪|美国的社交基本礼仪】(一)见面礼节去繁就简 西方国家人民在传统上有一套繁琐的见面礼节 , 从握手、问候到互相介绍都有约定俗成的习惯 。相形之下 , 美国人在人与人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 。在美国 , 朋友之间通常是熟不拘礼地招呼一声哈罗 , 哪怕两个人是第一次见面 , 也不一定握手 , 只要笑一笑 , 打个招呼就行了 , 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 , 以示亲热 。但在正式场合下 , 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 。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 。在美国 , 握手时 , 男女之间由女方先伸手 。男子握女子的手不可太紧 , 如果对方无握手之意 , 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 。长幼之间 , 年长的先伸手;上下级之间 , 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 , 则由主人先伸手 。握手时应注视对方 , 并掐下手套 。如果因故来不及脱掉手套 , 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还应注意人多时不可交叉握手 , 女性彼此见面时可不握手 。同握手的先后顺序一样 , 介绍两人认识时 , 要先把男子介绍给女子 , 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 , 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二)称呼随便舍姓喊名 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用先生、夫人或小姐这类称呼 , 他们认为这类称呼过于郑重其事了 。美国男女老少都喜欢别人直呼自己的名字 , 并把它视为亲切友好的表示 。人们初次见面 , 往往是连名带姓一起介绍 , 譬如说:我叫玛丽史密斯 。这时对方可以随便叫她玛丽或史密斯小姐 。常见的情况是 , 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 , 过不了一会儿就改称名字了 。有时刚同一个美国人结识 , 不知如何称呼好 , 你可以只称先生或女士 。这时 , 对方会很快理解你的心理 。热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尔逊 , 叫我詹姆斯好了 。或者别叫我史密斯夫人 , 叫我萨利好了 。的确 , 美国人之间 , 不论职位、年龄 , 总是尽量喊对方的名字 , 以缩短相互间的距离 。美国有家刊物曾专就称呼问题在150种工商行业中做过调查 , 结果发现他们之中85%的称呼是只喊名字 。美国人很少用正式的头衔来称呼别人 。正式的头衔一般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土等 。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参议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教授、怀特主教等 。值得注意的是 , 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三)与人交谈莫问私事 在美国社会中 , 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以个人为中心 , 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这种准则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人们日常交谈 , 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 。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所忌谈的 , 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人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 。美国入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 , 从不去问价钱多少?见到别人 外出或回来 。也不会去问上一句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至于收人多少 , 更是不能随便问的事 , 谁想在这些方面提出问题 , 定会遭人厌恶 。美国人往往用鼻子伸到人家的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入的轻蔑 。值得一提的是 , 美国人对年龄的看法同我们大不相同 。在我国 , 老年人受到尊敬 , 而在美国却是人老珠黄不值钱 。因此在美国 , 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 。有一次 ,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城市举行盛大聚会 , 宾客如云 。当地一位名牌大学的校长与其母亲也光临盛会 。留学生在欢迎辞中说:老夫人的光临使我们全体同学感到荣幸 。老字在中国是尊称 , 不料却触痛了这位老夫人 , 当时她脸色遽变 , 尴尬不堪 , 并从此再也不在中国留学生的聚会上露面了 。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 。和美国人谈话时 , 不可站得太近 , 一般保持在50公分以外为宜 。平时无论到饭馆还是图书馆也要尽量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着别人坐时 , 最好打个招呼 , 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得到允许后再坐下 。(四)社交场合 女士优先 美国妇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 , 这里姑且不论 。但在社交场合中 , 她们总是会得到格外的优待 。尊重妇女是欧美国家的传统习俗 , 从历史角度分析 , 是受到欧洲中世纪骑士作风的影响;若从宗教的角度分析 , 它是出于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 。按照美国人的习惯 , 在社交场合 , 男子处处都要谦让妇女 , 爱护妇女 。步行时 , 男子应该走在靠马路的一边;入座时 , 应请女子先坐下;上下电梯 , 应让女子走在前边;进门时 , 男子应把门打开 , 请女子先进 。但是下车、下楼时 , 男子却应走在前边 , 以便照顾女子;进餐厅、影剧院时 , 男子可以走在前边 , 为妇女找好座位;进餐时 , 要请女子先点菜;同女子打招呼时 , 男子应该起立 , 而女子则不必站起 , 只要坐着点头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时 , 男子必须摘下手套 , 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 。女子的东西掉在地上时 , 男子不论是否认识她 , 都应帮她拾起来 。总之 , 美国男子在社交场合同女子接触时 , 一方面事事尊重她们 , 另一方面又要处处以保护人的姿态出现 , 以显示男子的地位 。(五)礼貌用语多多益善 不少到过美国的人 , 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即美国人讲话嘴很甜 , 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 , 常令听者心舒意畅 。的确 , 在美国请、谢谢、对不起之类的语言随处可闻 , 不绝于耳 。在美国 , 不论什么人得到别人的帮助时都会说一声谢谢 , 即使总统对待者也不例外 。在商场里 , 售货员的脸上总是堆着笑容 , 当顾客进门时 , 他们会主动迎上来 , 问一声我可以帮助你吗?当顾客付款时 , 他们会微笑着道谢 。最后还会以谢声送你离去 。同样 , 顾客接过商品时也会反复道谢 。美国人在一家人之间也是客气话不离口 , 不仅夫妻之间如此 , 对小孩子们说话也常带请和谢谢 , 这样 , 孩子便自然地养成了讲礼貌的好习惯 。美国人还习惯于对别人道对不起 。当人们发生小摩擦时 , 一声对不起 , 常使芥蒂烟消云散 。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 例如向别人问路、在剧场中从别人座位前走过等 , 美国人也会连声表示歉意 。美国人把在公共场所打嗝或与别人交谈时打喷嚏、咳嗽都视为不雅 , 遇到这种情况 , 他们就会说声对不起 , 请对方原谅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基本公共卫生个人工作计划2022
- 美国文学读后感
- 美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 美国独立宣言读后感
- 美国孩子假期作业读后感
- 自驱力读后感
- 读飘有感
- 地理读后感|《美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人性的弱点》读后感3
- 爱的教育读后感|《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