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曾称赞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 杨氏宗亲杨振宁所获得的荣誉可能是中国人在科学领域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了:他在四个领域获得了10多个具有开创性的诺奖级科学成就;他和李政道一起研究的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未获得诺奖的杨-米尔斯理论更是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叶以后物理学的发展 。
杨振宁 , 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 , 物理学家 ,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 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 , 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互相了解 , 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
杨振宁1942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 。 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 , 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 , 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
1945年 , 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 , 就读于芝加哥大学 。 1948年 , 获哲学博士学位 。 随后杨振宁开始同李政道合作之路 。 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 , 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 , 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 。
同年 , 杨振宁与恩利克·费米合作 , 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 。 1954年 , 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 。 1956年 , 和李政道共同发表论文 , 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 。 1957年 , 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科学家|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杨振宁以曾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为自傲 , 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时候 , 由他代表致辞:“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 , 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 , 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 , 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 , 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 , 同样的 , 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 ”
作为杨家长子 , 杨振宁为鼓励弟妹多念书 , 还订出了一些颇为吸引人的规则:一天之中 , 谁念书好、听母亲的话、帮助做家务、不打架、不捣乱就给谁记上一个红点 , 反之就要记黑点 。 一周下来 , 谁有三个红点 , 谁就可以得到奖励——由他骑自行车带去昆明城里看一次电影 。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卷记载:“杨振宁于1971年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 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 ”杨振宁在1971年春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后不久 , 即毅然率先访华 , 叩开了中美之间紧闭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大门 , 意义重大 。
聂华桐教授用“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来描述杨振宁的爱国情怀 , 并认为“他这样做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 。 杨振宁首次访华后回到美国 , 联邦调查局曾多次找他 , 他非常镇定而坚决地答道:“在中国 , 我的父亲、母亲、弟妹们——我的亲属们都在那里 , 我的许多朋友在那里 , 我想念他们 , 所以我要去看望他们 , 这并不触犯美国的法律!”
杨振宁后来说:“到1972年夏天作第二次旅行时 , 我已经拿定主意 , 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 , 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同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 。 我也感觉到 , 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 , 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 ”
1971年 , 中美关系稍有松动 , 他马上就决定回中国来看一看 。 回到美国以后 , 他对中国的情形作了很多报告 。 由于他的名望和地位 , 他的作风和为人 , 他的演讲和报道在美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 。 在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的情况下 , 他这样做 , 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 , 但他认为正面报道中国在各方面的许多发展是他的义务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