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超脑少年团》开启智力比拼、分享教育方法,伊能静的话耐人寻味

展现少年成长、分享教育理念的节目一直很稀缺,继《最强大脑》之后,《超脑少年团》在江苏卫视开播了,在全民娱乐的大环境下,这样一档节目难能可贵,不但可以帮助电视机前的少年们启智,也可以帮助家长们学习和借鉴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自己的孩子更好的沟通。
而更让我意外的是,节目没有堕入说教的窠臼,第一期一个多小时的节目,从头至尾充满悬念、紧张到不敢大口喘气,这档主打烧脑的真人秀确实很成功。
少年|《超脑少年团》开启智力比拼、分享教育方法,伊能静的话耐人寻味
文章插图

24位少年,面对的困难超乎想象
《超脑少年团》对得起“沉浸式烧脑真人秀”这个标签,节目根据抽象能力、逆行力、协作力、分解力、评估能力、创造力、担当力和解析能力等进行项目设置,从24位参加节目的青少年中选拔出最具“未来力”的少年加入第一届“AI未来营”。
少年|《超脑少年团》开启智力比拼、分享教育方法,伊能静的话耐人寻味
文章插图

通过主持人陈铭的介绍可知,节目组通过层层选拔,从千名孩子中选出了最终参与节目的24位少年,可以说他们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是孩子中的翘楚。参赛队员们具备高智商、高能力,相应的题目难度也变得极高,可以说超乎电视机前普通观众的想象。
少年|《超脑少年团》开启智力比拼、分享教育方法,伊能静的话耐人寻味
文章插图

第一期的题目是在“超脑飞船”上找到最先被暗星星尘感染发生细胞异化的5名乘客。乘客总数100位,已知条件是有5名乘客确认被感染、5名乘客确认未被感染,而剩余90名乘客的感染状态未知,但有关乘客的机票、车票、酒店入住等相关信息特别繁杂,足足有1000张之多,24位少年要在短短90分钟内找出最先被感染的五名乘客,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怪马伯骞都不由惊呼起来。
少年|《超脑少年团》开启智力比拼、分享教育方法,伊能静的话耐人寻味
文章插图

这道题目的意义,一方面是对少年们抽象能力的考验,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对100个乘客、1000条信息的筛查,是没有时间对每位乘客的信息一一核对的,只有将乘客以及乘客信息转化为抽象的符号、数字,再通过表格、编程、推理等解题方法去解题,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答案,所以说,这道难度系数极高的题目,确实是对抽象能力的“终极”考验。
少年|《超脑少年团》开启智力比拼、分享教育方法,伊能静的话耐人寻味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这道题目其实也紧扣社会热点,不由让人联想到疫情期间对确诊患者密接人群的排查,二者是同样的道理,通过这道题目会发现,疫情持续这么长的时间,为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做相关数据排查的工作人员真的很辛苦,他们处理的数据量,要比节目中大得多。
节目的精彩程度和题目的难度是相辅相成的,5名最先被感染的乘客是固定的,但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很多种,24位少年解题的过程紧张、刺激,并且悬念不断,在电视机前看节目的观众也能体会到解题过程的“沉浸感”,看到孩子们用电脑编程、用纸笔作答、用表格筛选,不由感叹他们就是祖国的未来。
少年|《超脑少年团》开启智力比拼、分享教育方法,伊能静的话耐人寻味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第一个孩子不到20分钟就解题完毕,让人为之鼓掌,而最后一个孩子在倒数两秒钟时竖起小旗,则让人为之捏一把汗,看到这里,突然感觉24位少年答案的对错和排名已经没那么重要,每一位完成题目的孩子都是最棒的。
少年|《超脑少年团》开启智力比拼、分享教育方法,伊能静的话耐人寻味
文章插图

本以为题目答完孩子们可以松一口气,没想到“超脑舰长”魏坤琳真的太“狠”了,竟然又出了一道加赛题,将人数增加200人,让领先的七个孩子面对新一轮的考验,并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开启又一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没想到速度最快的孩子仅用了不到3分钟就交上答卷。可以说,第一期《超脑少年团》确实处处是考验、处处是悬念,也处处是惊喜。
少年|《超脑少年团》开启智力比拼、分享教育方法,伊能静的话耐人寻味
文章插图

教孩子解题思路,教家长教育方法
前文说过,就如节目中的题目不止有一条解题思路,对于电视机前的少年观众来说,《超脑少年团》的重点不单单是节目给出既定题目的解题过程,而是给出的解题思路,可以帮孩子们启智,从中学习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而对于另一部分成年观众,特别是已经为人父母的观众,《超脑少年团》则给出可以学习和借鉴教育孩子的方法。作为孩子的父亲,节目中几位“超脑护航员”说的话让我很感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