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艾伦 这个美色杀人狂,20多年来一直争议不断( 三 )


对于这一切 , 帕特里克感到无比的疲惫与厌恶 。
他想要逃离这样的生活 , 但又不得不融入其中 , 活成这个阶层所期待的样子 。
他在杀死保罗时 , 之所以会亢奋地随着音乐起舞 , 不仅是因为暴力带来的快感 , 更因为那首歌刚好唱出了他想要活出自我的心境:
可以说 , 正是在无处可逃的空虚和痛苦中 , 他变成了一个“精神病人” 。
如果你看完全片 , 认为所有的凶杀案都只是幻想 , 帕特里克并未真正杀过人 , 那么它讲的就是一个人在拜金主义的裹挟中丧失自我、精神分裂的故事 。
如果你认为帕特里克真的是个变态杀人魔 , 那么片中警察的无能、友人们的视若无睹 , 律师、侦探等人的游离状态 , 无疑都指向整个社会的病症 。
标题里的“美国精神病人” , 或许题眼并不在“精神病人” , 而在于“美国”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影片最后一幕 , 帕特里克身后门上的标语“This is not an exit(这里并不是出口)” , 也正是原著小说的最后一句话 。
这是导演和编剧致敬原著的一个细节 , 也是影片的点睛之笔 。
它以双关的方式 , 对影片的主旨做出了回应——
对于自甘堕落的“杀人魔”帕特里克来说 , 向暴力妥协 , 永远都无法获得解脱;
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 , 任凭人们在物质至上的拜金主义中沉沦 , 也不会找到任何出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