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 开课了,空心地球的有力证据,空心行星地震学和固体行星地震学( 二 )




第 3 课:是否有任何空心地球地震模型允许波环绕地球?
该理论提出的一个明显问题是地震波实际上会直接到达地球的另一边 。 因此 , 科学家们非常确信P 波一定已经穿过了地球的核心 , 这告诉他们不可能有空腔 。

当我进行可行性研究时 , 我从每个可能的角度审视了这个问题 , 看看是否有任何具有地震意义的空心地球模型 。 我只找到了一个——我再说一遍——只有一个 , 它有任何优点 。 所有其他空心地球地震模型都是失败的 。 下面来看看吧 。
在上面的模型中 , 我只是使用了科学家现在定义的地球结构 。 我用空腔替换了外核(我稍后会解释原因 - 因为它有合理的原因) 。 但我改变的是Mantle(地幔)的结构 。 我想知道如果球体内的密度不像假设的那样均匀增加会发生什么 。
 如果密度确实降低了从某一点开始?您会注意到所有固体地球地震学都显示射线路径以“U”形弯曲返回地球表面 。 那是因为密度和压力随着您深入而增加 。 但是 ,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 , 密度突然下降 , 那么 波浪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弯曲!我意识到了这一点 , 你可以看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在地幔中部 , 密度突然降低 , 它会导致地震波围绕空腔传播——就在地球的另一边!

你会相信波浪可能已经穿过了地球的核心 , 而事实上没有发生任何事情 。


第 4 课:“暗区” 之谜
全球地震学的下一个问题是解释神秘的“阴影区” 。 在距震中103 o -144 o之间没有 P 波 。 从一本大学水平的地震学教科书中看一下这个问题 。
注意P 波是如何撞击 外核的 , 科学家们相信这种密度突然变化引起的折射可以解释阴影(shadow) 。 但是请注意 , 在这本大学级别的教科书中 , 它们是如何被混淆的 , 因为仍然有一些波浪到达了阴影区(虚线) 。
他们完全无法解释这一点 。 现在让我向您们解释空心地球模型如何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 看看下面的图片 。
在地震模型中更改了一些参数后  , 得到了一个完全符合事实的“阴影区”!使腔体变小 , 并将“最大密度点”(地幔中的黑眼圈)移得更低一些 。 注意: 靠近表面的绿色区域是“阴影区” 。 现在看看发生的惊人的事情 。
我们的P 波在 103度之前表现正常 。 然后突然之间 , 阴影区中的它们很少 ,  然后在阴影区之后 , 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射线路径最终会聚在地球的另一侧! 这与全球地震学的已知事实完全一致!

有时 , 小事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 从空心星球图可以明显 看出为什么会有阴影区 。 这是由于从“增加密度”到“减少密度”的逐渐变化造成的 。 ”这会导致波“分裂”——一些下降 , 而另一些上升 。 因此 , 表面上必须有一个区域接收的地震波比正常情况少——因此是“阴影区” 。
真正关键的一点是 , “阴影区”并非完全没有波浪 。 在空心星球模型中 , 您可以看到原因 - 这很有意义 。 在固体地球模型中 , 您可以看到他们必须发挥想象力(虚线)才能尝试找到一些解释 。 在他们的图表中 , 他们认为阴影是由锐利折射造成的——但显然这种解释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


第 5 课:证明外核和内核 - 根本不存在
你一直想知道为什么空心星球地震模型中完全 删除了 外核 。 答案很简单 。 有两种地震波——P 波——它们很像声波 。
它们是由直接“推动”物质引起的压力波 。 但是还有 S 波-剪切波- 就像拿起一根软管并快速上下移动一样 。 P波可以穿过真空以外的任何东西 (尽管如果它们在空气中传播 , 它们会比它们在岩石或液体中传播时弱得多) 。 然而 , S 波只能通过刚性材料(如岩石)传播 。
科学家们早就知道 , 与可以在世界各地传播的P波不同 , S波实际上是被某种东西“阻挡”了 。 他们将这个“东西”命名为外核 。 他们决定 外核必须是非刚性的 。 如果外核是一种“液体” , 那么P 波可以通过它 , 但S 波不能 。 因此他们“发明”了 外核 。 很早 , 当我对空心地球的想法产生兴趣时 , 我意识到了外核的这个特性 , 我想知道外核是否真的是一种液体 , 或者它实际上是一个空腔 。 然而 , 我的大问题是弄清楚P 波的行为方式 。

现在让我告诉你 ,  外核 根本不存在 , 而 内核只是地球在空腔附近的一部分!

这里我们有一个标准的固体地球地震模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