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用音乐对抗困难,在《音乐之声》中寻找力量

力量|用音乐对抗困难,在《音乐之声》中寻找力量
文章插图

“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个人的,我把欢乐注入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莫扎特
音乐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成为人们表达一切情绪的载体,当人们开心欢愉的时候,会想到音乐;当人们伤心痛苦的时候,同样也会想到音乐,人们的一切心情与情绪似乎都可以音乐来精准地表达出来。所以音乐不管在战争还是和平、富强还是贫弱时期,都成为人们的宠爱。
力量|用音乐对抗困难,在《音乐之声》中寻找力量
文章插图

虽然音乐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此刻的心情,但它最重要的功能却远远不止如此。当一个人用或是欢乐、或是忧郁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时候,此刻的音乐影响的就不止是他自己了,而是所有听到它的听众,也就是说它可以带动一个人的情绪。《音乐之声》,显然也在传递这样的理念。
影片中,男主冯特拉普上校的妻子英年早逝,所以抚养七个孩子的责任落在他一个人身上。孩子们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生活的很不快乐,但音乐家教玛利亚的出现改变了孩子们,她欢乐温暖的歌声带给了孩子们快乐,更带给了观众很强的教育意义。
用音乐的欢快去承载现实中的悲伤,一乐一苦中,揭开文章主题的序幕。
用真心去对待别人
俗话说人心都是换来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在别人眼中非常善良的人,但是你总是用欺骗、狠毒来对待人家,那么请问这个人在你心中还会是别人眼中那个同样善良的人吗?我想肯定不会,原因就是因为只有真心才能换来真心。
电影里冯特拉普上校的七个孩子在玛利亚到来以前已经换了很多个家庭教师,但是这些家庭教师共同的结局就是在孩子们各种戏弄、顽皮下被迫离开,所以上校才会觉得孩子们过于顽皮了,因此采用极其严格的方式来管教孩子,甚至要求玛利亚也这么做。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上校单纯的严格并没有让孩子们放下任性与调皮,甚至反而更加严重。可是当玛利亚到来之后,这一切却发生了改变,她没有采用上校和前几位家教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们,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教孩子唱歌、带他们去阿尔卑斯山野餐来陪着孩子们。
力量|用音乐对抗困难,在《音乐之声》中寻找力量
文章插图

起初孩子们还是会用之前的方式来对待玛利亚,初次见面时七个孩子都以不同的方式让玛利亚尴尬,后来也经常刁难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玛利亚的偏见消失了,反而是喜欢跟着她一起唱歌、一起做游戏。
这其实正是玛利亚的聪明与成功之处。她内心非常明白孩子们并不是多么的坏,只是之前的几个家教没有让孩子们感觉到爱,因为她们本来就没有用真心来对待孩子们,而只是想得到薪水,只有用自己真诚的内心来对待别人,别人才也会对你付诸真心。
自信是培养出来的
我们经常会在很多场合中看到许多自信的人,自信是一种态度。它并不是说相信自己一定比别人强,而是在面对挑战与艰难时所展示出来的一种态度,是相信自己从而勇往直前,还是怀疑自己从而畏首畏尾,显然拥有自信的人会是前者。
力量|用音乐对抗困难,在《音乐之声》中寻找力量
文章插图

但是自信向来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比别人自信,只有在不断的培养中才可能养成自信的习惯。电影中当玛利亚准备去冯特拉普上校家当家教的时候,她已经知道上校家之前的多位家教都因为孩子们太调皮而被迫离开,也知道上校和七个孩子都并不是那么好相处。
可能换做其他人就觉得既然别人无法长时间待下去,自己肯定也不行,玛利亚同样也有这样的顾虑,所以她在去往上校家中的途中才用唱歌来表达这种疑虑。但是最终玛利亚还是相信了自己,歌曲的后半段明显是在给自己打气,然后自信的前往。
力量|用音乐对抗困难,在《音乐之声》中寻找力量
文章插图

事实证明玛利亚的确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可见自己给予自己足够的自信对于一件事情的成败是相当重要的。同时除了自己能够培养自信之外,别人也可以培养我们的自信,而通常都是我们的家长、朋友或者等等,他们会在生活各个细节中培养我们的自信。
力量|用音乐对抗困难,在《音乐之声》中寻找力量
文章插图

玛利亚刚来到上校家中时,七个孩子都对她不太友好,因为七个孩子从内心中就已经相信他们自己无法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关系,但是玛利亚使用幽默的语句逐渐使孩子们恢复了这种自信,总之不管是别人还是自己,我们都应相信自信是逐渐培养出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