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说话口才|口才与说话( 二 )
为什么我们变成这样的人呢?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缺乏集体生活,对人太不了解 。也可能是固力某几次谈话失败了,为了避免谈话的再失败,于是索性就不肯再开口了 。也可能是误解了多作事,少说话的真意,把不说话当作一种美德 。也可能是受了祸从口出这成语的影响,觉得不说话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安全之道 。
祸从口出这句话,在以前相当流行 。类似这样的道德教条还多得很,什么君子缄口啦,慎言啦,多言必失啦,等等 。总之,都是叫人最好不要出声,不要说话,不要发表意见 。其实这些教条都是有它的社会背景的,在过去的中国,政治不良,君主专制,平民没有言论自由,谁要是言语不慎,批评了当局,或是得罪了权贵,常常就会招致杀身灭族之祸 。这样相习相沿,人们便以不说话当作一种美德,当作一种安全之道 。可是一种合理的社会,不说话,不但不是一种美德,而且也并非安全之道 。
为什么呢?在合理的社会,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一切社会的事情,是利是弊,应兴应革,都应该提出批评,提出建议,谁要是一声不响,坐视不言,那就是一方面放弃了公民的权利,一方面也是没有尽公民的义务 。在某一个时候,说话的人,往往是并不做事情的人,许多不做事情的人在那里哇啦哇啦,空口说白话,高谈阔论,于事无补 。所以多说话,还不如多做事 。
可是到了现在,说话的人,就是做事的人 。要做事,就不得不说话,说话也是为了把事情作得更快更好 。说话和作事结合起来,那么就没有什么说多说少的问题 。在某些场合,说话就是做事,做事就是说话 。例如学校的教师,政策政令的说明者,公共卫生的宣传员,展览会的讲解员等等,都是用他说话的才能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各方面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的 。至于一般办事的人,一面做事一面也要说话 。交流经验的时候要说话,交换意见时要说话,有所报告,有所询问,有所批评时,都不免要说话 。没有这些种类的说话,或是应该说而不说;应该多说,而懒得说,都会妨碍事情的进行与发展的 。所以,我们要从心底扫清一切过去社会上流行许多对说话的不正确的看法,认讥清楚说话的能力在现代生活中的真正地位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摸到说话的意义和学到说话的技巧了
【顶尖说话口才|口才与说话】
推荐阅读
- 看演讲与口才读后感
-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读后感
-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 演讲与口才读后感
- 说话的技巧|说话的技巧读书笔记
- 读伟大的悲剧有感|读会说话的海豚有感
- 我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 不要说话歌曲主持人串词;不要说话歌词:
- 沟通技巧:说话的六种方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