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征文|电力企业改革开放30年大变迁征文

当你和家人、好友相约漫步在一条条硬化了的乡村水泥道路上 , 吮吸着田野里香飘四溢的稻香、花香;呤听着鸟语、蝉鸣;欣赏着一幅幅镶嵌在绿树成荫中的生态家园美景时 , 不经意间走进路旁宽敞明亮农家 , 室内摆放的是组合音响、大彩电、电冰箱、空调;照明是多功能的灯具和彩灯系列;还有是功能齐全的各种家用电器 , 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大米、面粉等加工……
【改革开放征文|电力企业改革开放30年大变迁征文】此时的你 , 感觉已不知是在城市 , 还是在农村 。网23http://
这 , 就是丹棱人从身边的细节感受到的电力的巨大变化 。而这一巨变的形成 , 在丹棱不过30来年的时间 , 因为 , 丹棱有电仅57年 , 而真正跨越式大发展只有17年 。
1979年 , 丹棱县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南门山(城南)变电站建成投运 , 至此 , 全县农村逐渐普及照明用电、农副业加工用电 , 城区也解除了实行多年的定时、定量限制供电 。
1982年 , “国营丹棱县电厂”更名为“丹棱县供电公司” , 管理经营全县的输、供、购电业务和电力工程及设备的建设与维修 , 从此 , 拉开了由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投资电力建设的序幕 , 不到两年 , 全县乡村社通电率达100% , 用电农户达2.53万户 , 占总农户91% 。至此 , 全县电力得以普及 。
然而 , 电力建设真正实现跨越 , 则发韧于1991年 , 当时丹棱县供电公司领导班子超前意识 , 引进资金 , 建成装机1×4000千伏安的双桥35千伏变电站 , 很快带动了这一地区形成化工工业走廊 , 从此改写了丹棱电力促进工业发展的历史 。2000年 , 借农村电网改造的东风 , 又建成35千伏杨场变电站 , 丹夹陶瓷工业走廊也随之应运而生 。2006年 , 通过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何场110千伏变电站 , 这一瓦屋山电站的配套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的建成投运 , 对丹棱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对丹棱现有3个35千伏变电站形成双电源供电的格局 , 从而提高了供电可靠、稳定性……
这些强劲的电网“骨架” , 再辅之以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 一、二期农网改造 , 城网改造和西部农网完善等工程 , 使丹棱的电网布局更趋科学合理 , 安全运行水平、供电可靠率等都得以进一步提高 , 其承载负荷的能力比丹棱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负荷至少超前了5—10年 , 所以经受住了2005年6月底7月初连续三晚的暴风雷雨 , 很少有线路跳闸停电 , 更没有造成一个企业停电而影响生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