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救人的英雄|献给长江舍己救人的英雄群体

舍己救人的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永远离开了我们 。网23http://一个前赴后继、奋力救人的英雄群体让千万人感动落泪 。
这是当代大学生用理想和信念谱写的一曲舍己救人的奉献之歌;这是18个人用灵魂与身躯铸就的“人链”精神丰碑 。
我们的思绪在飞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以“90后”大学生为主的英雄群体?他们舍生取义的壮举有什么样的时代意义?
思索、回答好这些问题 , 也是我们对英雄的一种纪念 。
一、疾风知劲草 , 烈火识真金 。生命的光辉在安与危、生与死、美与丑的选择时 , 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
时间定格在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20分 , 人生考验出现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段 。两名少年在江流中呼救 。此刻 , 是退缩、犹豫 , 还是勇往直前 , 便成为英雄与懦夫、伟大与渺小的分野 。他们选择奔向江流 , 选择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 ,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 青春之花得到灿烂升华 。
18个人组成的“人链” , 是在救援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除了15名大学生 , 还有3位市民 。是把两个孩子救上来的共同信念 , 将他们紧紧凝聚在一起 。那一刻 , 长江上矗立起一座惊天动地的英雄群雕 , 奏出一首响彻神州的悲壮史诗!
二、考察英雄群体的时代意义 , 离不开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
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疑是一场新的革命 。个人物质利益受到重视和尊重 ,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大大丰富 , 金钱在整个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 等等 。这些变化 ,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 给人民带来福祉 。但是 , 历史发展难免利弊交织 , 正效应与负效应往往伴随而至 ,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开始滋长、蔓延 。在这样的背景下 , 荆州英雄群体的出现 , 再次帮助我们回答了两个重要问题 。
我们的社会、民族 , 还有没有过去那种凝聚力?危难时会不会是一盘散沙?事实已作了回答 。参与救人的徐彬程同学说:“大家都是凭着内心的责任与勇气下水救人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困相帮、难相助、病相扶” 。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分子 , 既是善行的始点 , 又是行善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 都肩负着向他人传递光和热的职责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 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
社会上有人议论:“为救两个少年牺牲三位大学生 , 值得吗?”值不值 , 反映出一种价值观 。市场经济让我们不免用等价交换的法则来判断事物 , 但我们的生活并不完全是等价关系 。生命没有价格标签 , 金钱并不能购买一切 。生命无价 , 责任无价 。无论在哪一个年代 , 在生与死的紧要关头 , 英雄们都没有“值不值”的经济考量 , 而只有“该不该”的道德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