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一时期 , 地球还要承受来自太阳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 温度又上了一个档次 , 更别提但是还有无数的陨石和小行星互相撞击产生的巨大热量 , 这些热量的聚集导致当时的地球就是个熔融态的“小太阳” 。 当然高温也不是毫无用处的 , 至少它让地球变得层次分明 。
Tips:岩浆 , 地质学专业术语 。 火山在活动时不但有蒸汽、石块、晶屑和熔浆团块自火山口喷出 , 而且还有炽热粘稠的熔融物质自火山口溢流出来 。
在火球旋转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 , 地球就像一个高速离心机一样 , 将密度较轻的物质甩到地面上去形成地壳 。 而较重的物质则被甩到中心部分 , 形成地核 。 不轻不重的物质夹杂在二者之间形成地幔 。 这个高速旋转过程 , 也让地球内部的气体被甩到地面上 , 逐渐形成新的大气层 。
大气层形成的同时 , 地球内部的结晶水终于受不住高温的蒸烤 , 变成水蒸气逃出了大蒸笼 。 这些水蒸气流窜到大气层中 , 随着地表温度的降低 , 逐渐凝结到一起形成一朵朵乌云 , 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在重力的作用下 , 这些冰晶小颗粒变成雨落在大地上 。 由于早期地球火山活动较为剧烈 , 连带着降雨也十分频繁 , 这些雨水渐渐地就聚集成了早期的海洋 。
Tips:冰晶 , 是水汽在冰核上凝华增长而形成的固态水合物 。 越靠近冰晶的地方 , 水汽越稀薄 , 过饱和程度越低 。 这样就会形成冰花 , 下到地上来就成了雪花了 。
海洋诞生之后 , 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富有生机的时代 。
地球内部的神秘大陆
当人类降生到地球之后 , 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驱使着人们前去探索世界的奥秘 。 但成功的探索都是由扎实的情报收集工作支撑 。 早期 , 囿于技术和社会风气的限制 , 我们只能用肉眼去观察 , 用双手去触摸 , 用脚步去丈量 , 然而人力终有尽 , 所以我们无法看见地球的真容 , 只能镜花水月的想象 。
Tips:钢琴家郎朗的手堪称史上最贵的手 。 郎朗的手投保了3000万美金 , 接近了2亿 。 可以说十分的贵 。
但科技的进步 , 发明的诞生 , 技术的革新 , 使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观测地球的容貌 。 射电天文望远镜、计算机、宇宙飞船、地震仪等等新技术都能帮助我们去了解、发掘地球的隐秘 。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在检测地震横波时 , 发现这些横波在是经过非洲和太平洋地下时 , 横波的速度明显变慢 , 好像有什么东西将在阻拦一样 。
但当时的科学家限于技术原因 , 无法探测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地震横波的速度 , 于是只好将这片区域命名为“大型横波减速带” 。 进入21世纪之后 , 日益更新的科学技术 , 使科学家能更进一步去探测这片神秘的减速带 。 通过九千多次的地震测绘数据 , 大型横波减速带的轮廓画像越来越清晰 。
Tips:地震横波又称剪切波 , S波 , 是地震时从震源传出的一种弹性波 , 传播它的介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 故称地震横波 。
科学家发现 , 这片减速带位于非洲和太平洋地下2900KM深处的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半固态层中 。 将地球解剖开来看的话 , 就能够看到的减震带就像是一副把手 , 一左一右地提着地核 。
在计算机模拟系统中 , 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把手的规模十分巨大 , 它们幅员辽阔与地表上的大陆相差无几 , 但形状十分离奇 。 这两块大陆的最高点有1000多KM是地球最高点珠穆朗玛峰的126倍 。 最大宽度达3000多KM , 而我国的宽度是5000KM , 这块大陆只比我们少1000多公里的距离 。 如此巨大的两块大陆是如何深入到地球内部之中的呢?它们是何时诞生的呢?
Tips:非洲东非大草原——美丽的世界画廊 。 在这里你能体会到最真实的世界和自己 , 人和动物的关系令人着迷 , 人与人的关系令人着迷 , 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惊奇 。
这就要说到地球的演化了 。 正如上文所说早期的地球就是个坑坑洼洼的不规则类球体 , 但是爱美的小破球在日复一日的演进中 , 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它变的精致圆润的天体碎片和宇宙尘埃 , 最终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我们现在见到的美丽的球形天体 。 这种现象在天文学中叫做流体静力平衡 , 是由于恒星内部产生的热压力与恒星上物体产生的向下的压力相平衡导致的 。
正是在这两种力的平衡作用之下 , 宇宙中的恒星形状都无限接近于球形 。 所以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之中 , 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如此不圆润的内部形态的 , 排除了内部演化这条路后 , 剩下的就算在不可思议 , 那也是真相 。 于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地球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假说 , 他们认为这两块大陆不是地球本身的造物而是外星造物 , 是地球早期形成过程中 , 与别的小行星碰撞之后嵌入地核的遗迹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这野兽真可怜!常被黄鼬咬断脖子,豹叼它喂幼崽,猞猁靠它过日子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美国实现登月之后,为什么没有开发月球上的资源?
- 远隔38万公里,为何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却偏偏不敢回头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