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车 每小时40米,比乌龟还“慢”,为什么火星车就不能开快点?( 二 )


有专家进行相应的火星模拟实验 , 如果说将火星上的气温 , 直接提高到0摄氏度以上 , 那么火星南北极点区域的冰块就能够完全融化掉 , 从而就会有海域出现 , 甚至是诞生出火星生命 。
不仅如此 , 如果是把火星上的二氧化碳问题解决掉 , 从而去增加大气层厚度 , 以此达到提升温度的作用 , 这样就十分适合人类进行居住了 。
我国的“祝融号”为什么走得如此之慢?
祝融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架火星探测器 , 它登陆上火星的任务是非常重的 , 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 , 利用自身安装的测量仪器去对火星地面的地貌、岩层以及气候环境等进行测量 , 当然还有去寻找火星文明的踪迹 。
地形的影响
祝融号之所以以每小时40米的速度向前行进 ,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保护它自己 ,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祝融号就非常的脆弱 , 经受不住一点的摇晃 。
其实在还没有登陆火星前 , 研究人员们就要事先考虑到火星的自然环境和区域特征 , 如果说直接在上面快速行走 , 那么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
所以祝融号火星车不仅要面临火星上的密集沙丘 , 更要对坑洼地区进行特别注意 , 只要祝融号触碰到它们其中一个就会原地抛锚 。 所以相关的科研人员需要对祝融号的行驶路线进行精确定位和规划 。
此外之所以行驶的很慢是因为还需要去预防太阳能面板上的灰尘 。 曾经美国“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就是因为积累过多的火星尘埃 , 最终使得它的太阳能面板无法继续工作下去 。
尽管说一辆火星车的太阳能面板是非常多的 , 但是火星尘埃可以遮挡住它80%的面积 。 后来科学家们想要在火星探测车上安装一种能够自行震动尘埃的仪器 , 但是最后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小的 。
根据这些火星探测的经验 , 祝融号在行驶过程中 , 如果说遭遇到了比较大的火星沙尘暴的话 , 就会进入到一种休眠状态 , 直到沙尘暴过后才会继续执行它的任务 。
信号传输的缓慢
祝融号每行走一步就会向地面控制中心传送出正在经历的地形情况 , 所以它必须要等待着地面控制中心的下一步指令才能够继续前进 。 但是因为火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远了 , 即便是祝融号的信号传输速度以光速来运行 , 恐怕也是需要数分钟才能够到达地球的 。
而科研人员一旦接收这些信号 , 就会重新进行分析 , 然后才会进一步给祝融号下达指令 。 地球传送到火星的信号也是一样的 , 几乎平均花费5分钟左右才行 。 如此往复 , 祝融号每个小时走40米 , 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而且光速的信号传输速度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 实际上火星车的信号传送并没有光速那么快 。 仅仅只能到达16bps , 连我们国家一般居民的网络速度都无法达到 。
但是科学家们依旧还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去进行解决 , 那就是把围绕着火星运转的轨道器当成一种中继星 , 并且用它来传送信号 。
但是这样做的话 , 虽然网络速度提高了很多 , 但是无法保证轨道器会一直存在于原定位置上 , 一旦它远离火星车的话依旧会导致信号传输速度变得缓慢 。
所以其实火星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使用在信号传送上的 , 而真正探索的时间并不多 。 美国已经开始尝试避免这个问题了 , 他们想要研发一种能够自动行驶的火星车 , 使其具有很强的灵敏度 , 几乎是只要遇见什么危险物体就会立马避开 , 从而不再需要地面进行操控了 。
只有当火星车的速度越快 , 就能够在其有限的使用时间之中 , 收集到大量的星球信息 ,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
“祝融号”的成就
天问一号在外太空之中 , 几乎飞行了接近7个多月的时间 , 最终在2月份进入了既定的火星运行轨道 。 看似简单的一步 , 却花费了科研人员将近2个多月的时间去分析火星上适合降落的地点 。
在凌晨的时候 , 航天器从着陆轨道上分离出来 , 里面的登陆舱几乎将火星车严格保护着 , 使得它遭受不到半点碰撞伤害 。 当航天器以每秒460米的速度降落时 , 就会逐渐展开一个巨大的降落伞 , 从而逐渐降低降落速度 , 最终会运行至每秒不到100米 。
而对于火星飞船的降落也是很有讲究的 , 在火星上方100米处 , 就会慢慢开始盘旋检查下方的具体情况 , 以此来避开一些障碍物的干扰 。 如果说下方存在一些不平整的情况 , 那么飞船就会重新寻找另外一处具有可行降落的地点 。
当到达相对平整的地方后 , 火星车就会慢慢着落 , 而这种适合降落的地点就叫做乌托邦平原 。 首先火星车身上的四个缓冲腿会事先伸展出来 , 而这段着落过程其实不需要人为进行操控 , 只有通过航天器上自带的智能设备来进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