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两种力量:机构和游资!
有人可能会说 , 还有散户呢?
【|A股的两种力量:机构和游资!】答:散户是乌合之众 , 无法定义一种风格 。
所以 , A股真正能引领风格的是机构和游资 。
当然 , 二者之间有交集 , 比如机构中也有参与做游资票的 , 或者按照游资打法来做题材热点股的;游资也有皈依机构的 , 与机构勾兑 , 或者加入机构趋势股中 。
机构与游资的结构 , 主要包括两种划分和认定方法:
1、一种是力量 。
资金量大 , 对市场有影响 , 行动有组织且投资水平高的 , 就是机构和游资 。 它们是市场风格和走向的引领者和定义者 。
2、另一种是思维 。
划分是机构还是游资 , 不是看出身还是所在工作单位 , 而是看投资价值观和哲学 , 也就是交易思维 。 凡是基本面和估值为交易核心的 , 无论其是基金还是个人 , 都是机构思维 。 凡是以情绪、热点和技术为交易核心 , 无论是散户、游资还是某些所谓的基金 , 也都是游资的思维 。
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 , 无论谁怎么去呼唤和号召 , 或者去打击和强制 , A股永远摆脱不了二者 。 特别是 , 随着机构的壮大和某些媒体的鼓吹 , 仿佛情绪或者游资玩法就一去不复返了 。 但 , 情绪的或者游资的玩法 ,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 并不会消失 。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年底 , 机构抱团 , 很多人 , 包括某些游资自己也很悲观 , 觉得只有跟着机构才能投资 , 其他方式结束了 。 可事实上呢?春节之后 , 随着机构票的暴跌 , 游资和情绪的炒作如平地惊雷 , 如火如荼 , 诞生了像顺控这样的妖股品种 。
所以 , A股的二元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并存和交替现象不会改变 。 无论是多大权威和股神去宣判 , 无论经历多少次怀疑和犹豫 , 我们都要相信:机构之后 , 会是游资 , 游资腻了会是机构 。 就像夏天和冬天之轮回一样 。
因变而变 。
投资风格有时候不是自己说了算 , 而是看“天”吃饭 。 如果一段时间内主流票都是机构票 , 那我们必须加强对基本面的研究 , 多看研究报告 , 多尊重产业、赛道和估值的逻辑 。 而如果市场在走情绪的逻辑 , 就喜欢炒概念和题材 , 流行空间身段卡位 , 那我们必须顺应游资的套路 。
这种转变从理论上仿佛容易明白 , 但现实中容易糊涂 。 比如去年 , 很多游资放弃自己熟悉的风格 , 全面拥抱机构逻辑 , 结果机构票出货 , 但一些游资上瘾了 , 入戏太深 , 还是按照研究员给你的基本面思路去做 , 结果深套在某些茅上 。
如果要做一个深刻的灵活的交易者 , 必须应变而变 , 要看清市场当下阶段是流行机构还是游资 , 然后在选股和交易上 , 主动拥抱当下流行的那一派 。
2020年伊始 , 疫情施肆虐 , 上半年虽然偶尔有机构票 , 但整个上半年核心的风格是游资主导 , 比如口罩股、疫苗股、呼吸机股、中药股、检测试剂股、粮食股、特高压股、抖音股、免税牌照股 , 成为市场的主流 。 市场的核心玩法是概念、热点和情绪 。 而下半年 , 机构慢慢夺取了话语权 , 白酒、锂电池、太阳能 , 以及各种茅 , 成为市场的核心 。 极致的时候 , 游资都开始怀疑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永无用武之地了 。 北上广深各路游资纷纷去读研报 , 去找研究员 , 甚至开始去调研 。
而今年 , 特别是春节之后 , 机构票纷纷下挫 , 游资风格又开始抬头 , 医美、碳中和、二线白酒、ST摘帽、超跌垃圾股纷纷抬头 。 市场炒作不再以基本面为主 , 而是讲究身段、卡位和情绪阶段 , 出现了顺控这样的年度大妖股 。 最极致的情况是三峡能源 , 这种超级大盘股也按照情绪的走法 , 连续出现四个一字板 , 把游资的套路炒到癫狂 。
当然 , 物极必反 , 随着物产中D连续一字跌停、齐鲁银H的A形下跌 , 游资的一元慢慢开始弱化 。 而机构的一元在不知不觉之中 , 已经暗流涌动许久 。 以宁德为代表的新型产业 , 代表机构风格逐渐抢夺话语权 。
在新旧风格交替的时间窗口 , 游资和机构都有各种的代表 , 但一旦机构的一元定性 , 那么我们就要做好另一套准备 , 并重新适应机构的打法 。
如果机构的一元重新垄断市场 , 我们必须放弃情绪的世界观 , 弱化身段和卡位的思维 , 取而代之的是 , 思考估值和对标 , 思考基本面正宗性和产业方向 。 同时 , 多拥抱趋势走势和头部企业 。
推荐阅读
- 它们的智商已经高到人类无法理解,即使还没有爬到食物链顶端!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男孩失踪案”始末:七个孩子共同守护的死亡秘密,竟是弥天大谎
- 2008年安徽宿州一场兄弟争媳引发的人伦悲剧
-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神奇分界线,两侧海水泾渭分明,难道是刻意安排
- 古今鸟类巨无霸的对比:恐鸟体型超过鸵鸟数倍,可惜死在了长矛下
- 关于鹦鹉螺的知识,造型可爱的‘活化石’
- 真的存在“布罗肯幽灵”吗?那个隐藏在云雾中的巨人,到底是谁?
- 研究证实:人类驯化对猫的进化产生重大影响,缩小猫的大脑
- 考古发现6000年前的“12吨粮食”,够“河姆渡人”吃好几年,却引出一段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