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大用物理实验检验黎曼猜想,不计算而是直接测量ζ函数的零点


1859年 , 波恩哈德·黎曼观察到 , 素数的频率紧密相关于一个精心构造的所谓黎曼zeta函数ζ(s)的性态 。 黎曼假设断言 , 方程ζ(s)=0的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 如今借助计算机 , 已经验证了前1500000000个解 , 黎曼猜想都是成立的 。
2014年 , 西班牙理论物理学家 Charles Creffield 教授和German Sierra 教授别出心裁 , 展示了如何在一个用正确的时间依赖函数驱动的系统的Floquet光谱中观察到黎曼函数的零点的物理方法(经前期实验初步验证)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用物理实验检验黎曼猜想,不计算而是直接测量ζ函数的零点】他们注意到 , 若驱动场可以用简单的封闭形式表示 , 则ζ函数的零点对应于简并——或交叉——的准能级quasienergies 。 这些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 因为它们对应的现象就是所谓的 \"隧道的相干破坏\"(CDT) 。 其中 , 系统的动力学机制被冻结 。 在冷原子实验中可以直接看到黎曼函数零点 , 即通过测量一个被放置在一个容器中的凝结物的膨胀率 。
现在 , 他们为当初的论文添加了一个注脚:2021年7月 , 中国合肥的离子阱实验组现在已经在实验室里观察到了这一点 ,...
因为前几天 , 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取得重要进展 。 李传锋、黄运锋、崔金明等人把西班牙的Charles Creffield教授和German Sierra教授的实验思想 , 转化为真正的可测量的实验过程 。
他们设计出基于离子阱系统寻找黎曼函数零点 。 中科大团队利用周期性地驱动囚禁离子的量子状态 , 成功测量到黎曼函数的前80个零点 。
参考 Charles Creffield和German Sierra 2014年 https://arxiv.org/pdf/1411.0459.pdf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