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 6600万年前,小行星是如何将恐龙灭绝的?它到底从何而来( 二 )


在计算机模型中 , 这样的逃逸发生得比较频繁 。 不过 , 要是想让像6600万年前那颗一样直径达10公里的小行星这样被甩到地球轨道上 , 频率就要低得多 , 平均每2.5亿年才会上演一次 。 即便如此 , 这也比此前推算的频率要高大约10倍 。
研究人员发现 , 撞击在尤卡坦半岛的那颗碳质球粒陨石普遍都分布在外带 , 这意味着它们更容易被带到这个动态逃逸舱口的位置上 , 最终引起对地球生物的威胁 。
他们最后得到了结论是:一颗相对比较少、体型较大的小行星 , 在太阳的热动力和引力的共同作用下被甩到了地球轨道上 , 最终闯入地球大气层 , 灭绝了恐龙 。 不过 , 这样的撞击概率相对也比较低 , 平均每2.5亿年才会上演一次 。
看起来 , 我们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去发明一套小行星的抵御系统 , 不过 , 即使是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 , 也足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 这样的撞击频率或许更高一点 。 而且 , 平均值不代表必然 , 下一次这样的撞击未必非要等到差不多2亿年后 。
所幸的是 , 短期来看 , 目前还没有小行星真的有撞击地球的风险 。 所以 , 抓紧时间吧 , 在小行星真的威胁地球之前 , 找出一个解决方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