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底线|高中优秀征文幸福的底线

高中优秀征文 幸福的底线
【幸福的底线|高中优秀征文幸福的底线】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如果你手上扎了一根刺 , 那你应当高兴才对 , 幸亏不是扎在眼睛里 。”原以为这只是一种幽默的调侃戏谑 , 后来才发现 , 其实这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智慧 , 且为许多贤达俊杰所服膺 。一次 , 曾任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家中失窃 , 损失惨重 。朋友写信安慰他 , 罗斯福回信说:“亲爱的朋友 , 谢谢你的安慰 , 我现在一切都好 , 也依然幸福 。感谢上帝 。因为:第一 , 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 , 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 , 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 , 而不是全部;第三 , 最值得庆幸的是 , 做贼的是他 , 而不是我 。” 作家史铁生曾写道:“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发烧了 , 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 , 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 。刚坐上轮椅时 , 我老想 , 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 等又生出褥疮 , 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 , 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 , 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 , 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 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 , 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个‘更’字 。” 他们实际上都是在为幸福画底线 , 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 , 底线也就各有不同 。契诃夫的底线就是毕竟“刺没有扎在眼睛里”;罗斯福的底线则是 , 丢了东西却没有伤人 , 更没有“丢人”;而长年为病痛所困的史铁生底线更低 , 只要活着 , “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 。在外人看来 , 他们都是不幸的 , 但由于给自己画的底线很低 , 所以他们活得很坦然、很洒脱 , 也不无幸福感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 , 一个总是觉得很痛苦的人 , 往往就是把幸福的底线划得太高的人 , 期望值过高 , 欲望太大 , 结果与现实产生较大差距 , 于是痛苦就降临了 。譬如说 , 一个把幸福底线划在得诺贝尔奖上的作家 , 志向固然远大可敬 , 但他这一辈子都很难有幸福感 , 因为这种机会太渺茫了;而一个经常发表小豆腐块文章的业余作家 , 却常常志得意满 , 感觉良好 , 因为他的底线是:文章能发表就是幸福 , 不拘长短 。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富可敌国上的大款 , 很难心想事成 , 自然也就无法快乐 , 哪怕他已经富甲一方;反倒不如那些出大力挣小钱的民工心情愉快 , 了无挂碍 。所以 , 腰缠万贯的富翁未必就比家境小康的农夫幸福 , 身居高位的显贵不见得就比街头的小摊贩幸福 , 学富五车的大学教授不一定就比幼儿园阿姨幸福 。归根结底 , 就是因为他们幸福的底线不同 , 一个画得太高 , 很难实现 , 一个画得较低 , 很容易达到 。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张老太太说得好:“啥叫幸福?医院里没咱的病人 , 监狱里没咱的犯人 , 门口没有讨债的 , 这就是幸福!”退一步说 , 即便你遇到灾难和不幸 , 这时候 , 适度地降低一下幸福的底线 , 也有助于调整心情 , 渡过难关 , 坦然面对生活 。总之 , 倘若我们能学会把幸福底线画得低一点 , 实在一点 , 离自己近一点 , 稍许努力便可实现 , 这样 , 你便每天都能感到幸福 , 幸福就在身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