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学习好习惯|历史学习要养成几种好习惯
历史学习要养成几种好习惯叶圣陶先生在《两种习惯》中说:“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 。”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如何 , 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是否养成了较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 中学生应养成下列学习历史的习惯 。一、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个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环节 。认真听讲就是听老师讲课的思路 , 分析教材的方法 , 听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释 。老师讲课的方法换一个角度就是学生学习方法 。二、阅读历史教材的习惯 。要全读就是阅读教科书中所有的内容 , 如课题、子目标题、正文、注释、插图、思考题、练习题大事年表等 。这是对学习历史知识的总要求 。要通读就是将教材中零碎、局部的历史通过阅读融会贯通起来 。这就要求在读书时要前后联系 , 因小而大 , 把局部的知识投入到某章、某单元的大范围内联想和梳理 。要略读就是在全读之后 , 在笼统地游览一遍教材内容 , 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一个粗线条的知识体系 。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读和记教材中的目录、章题、节题和子目 。要精读就是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进行字斟句酌地推敲和理解 , 明确教材中所含的主要观点以及说明这些观点的失事 , 了解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 。要异读就是在阅读时要把相近、相似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鉴别 , 找出差异 , 并分析原因 , 从而达到准确历史知识的目的 。要做记就是在阅读教材时 , 要做好读书笔记 , 把动口、动脑、动手结合起来 , 调动各种器官的能动性 , 使大脑处于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 。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 有不少的是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的 。中学生应查阅《历史词典》《历史成语词典》等 。勤查工具书 ,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 扩大知识面和视野 , 不断积累历史知识 , 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思索感悟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 。学与思好比车的两只轮子 , 只有两个轮子都有了链子 , 才能共同发生作用 , 车才会不停地前进 。学与思只有紧密结合起来 , 才会学有所成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 , 养成思索感悟的习惯 , 把这项工作放在预习、学习、复习的全过程中去完成 , 从而使思维敏捷、视野开阔 , 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 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革命老人徐特立非常推崇这种学习习惯 。“动笔墨”在这里或指做笔记 , 或对历史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画点勾画 , 或是读而有感、感而有记、随时记录下点滴感受、思想 , 或是进行摘录 , 记下自己喜欢的名人睿语、新颖的观点 。这种习惯对于提升筛选能力、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六、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先复习后做作业 , 先仔细审题后作解答 。独立思考 , 按时完成 , 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 , 改正错误 , 书写要工整规范 。七、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 。记忆与遗忘是一队孪生兄弟 , 而“重复是学习之母” 。学习不能一劳永逸 , 要“学而习之” , 这样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复习包括整理笔记 , 补充完善课堂笔记 , 加上理解性的内容 , 这本身就是一种复习 。八、写考后记的习惯 。考卷拿到手后 , 常常见到一些同学 , 只注重考卷上的分数 , 得了高分就兴高采烈 , 得了低分则闷闷不乐 , 有的竟把考卷扯得粉碎或揉成纸团 。后来 , 他们发现 , 很多考题是以前考过的题 , 或者略作引申 , 相差无几看起来似曾相识 , 做起来照样出错 。学生应对每次考试进行认真总结 , 注意作好考后记 , 下面就结合历史材料来谈一谈这一问题 。①记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每次考试后 , 我们既要弄会每一个题目 , 又要着眼于把握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特别是材料解析题、问答题、识图题等主观性试题 , 因其灵活多变 , 更要注意总结他们的解题方法 。一般而言老师在讲评时总会介绍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 , 我们还要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 认真分析总结 , 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 触类旁通 。②记典型 。试题多以教材重点 , 难点而设 , 也有些试题是教材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点 。这些问题考过了以后还会再考 , 并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因此 , 在笔记本上要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 , 记录考卷中出现错误的典型例子 , 然后加上注释 , 说明错在那里 , 应如何修正 , 并记下出现错误的原因 , 对某些典型的错题 , 也要收入“错题集” , 以免下次再重犯类似错误 。③记新知 。考试也是我们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渠道 。一方面试题本身会蕴涵新知 , 另一方面 , 老师也会结合某些试题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知识 , 新信息 。④ 记得失每次考试后 , 我们都会暗下决心 , 下次一定要考好 。但不少同学却难遂人愿 。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记取每次考试的经验和教训 。因此 , 我们对每次考试的成功之处 , 尤其对失利的原因 , 如思路问题、概念问题、粗心问题 。弄清了错误的性质 , 也就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办法 。每次能对错误进行分析 , 就会自己容易犯什么错误 , 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 都要作好总结记录 , 以便经常翻阅 , 从而掌握应试技巧 , 提高学习成绩 。
推荐阅读
- 祝福语|好朋友送生日礼物祝福语
- 祝福语|微信群早上好高情商句子
- 祝福语|老友早上好微信短语问候语
- 工作计划|大学学习部工作计划报告怎么写
- 祝福语|早上好的问候美句祝福语
- 工作计划|学习部工作计划怎么写范文
- 祝福语|早上好微信短语祝福寄语
- 祝福语|朋友圈每天早上好问候语温馨短句
- 祝福语|早上好问候语温馨短句2022
- 祝福语|2022年早上好每天祝福语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