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蛔药最佳使用时间|使整体时间的使用最佳化

【驱蛔药最佳使用时间|使整体时间的使用最佳化】使整体时间的使用最佳化
时间管理要求的是整体时间的使用最佳化 , 也就是说 , 让该时间所制造的生产量最高 , 而不是仅考虑可使用的时间之长短 。比如 , 甲一天睡5个小时 , 扣掉吃饭及休息的时间2个小时 , 可以使用的有17个小时 , 但因睡眠不足 , 所以生产力每小时为5个单位 , 如此一来 , 甲一天的生产力为17*5=85个单位 。乙每天睡8个小时 , 同甲一样需要2个小时的吃饭及休息时间 , 一天有14个小时可以使用 , 其每个小时的生产力为8个单位 , 一天的生产力为14*8=112个单位 。很明显 , 即使每天甲仅睡5个小时 , 乙则睡8个小时 , 但是乙的生产力还是比甲高 。所以 , 讨论时间管理 , 必须两样因素都考虑 , 即时间的量与时间的质 。相信许多人一定有这样的习惯 , 非到中午12点绝不进餐 , 或是不到晚上6点就不会有想进餐的念头 。尤其是商业区或学校附近 , 中午12点一到就可以看到人群接踵而至 , 每家餐馆都挤满了人 , 这与12点前10分钟的门可罗雀的景象有着天壤之别 。其实 , 只要提早10分钟或延后半个小时 , 就可以避开人潮了 。或许有人会这样认为 , 学校的午休时间都安排在中午12点 , 人挤人是无可避免的 。但许多人还是会把这样的“生活作息”复制到非工作的日子中 。在实施双休日制度后 , 不少人对休闲活动更加重视 , 每到假日 , 风景区 , 娱乐场所总是人满为患 。看到表演可能需要排上1个小时的队才能买到门票;到风景区的路上车流量大 , 花了不少的时间在车阵中缓缓前进 , 等到踏上归程又是饱受塞车之苦;用餐时 , 非得到了习惯的时间才肯到餐厅 , 结果餐厅内座无虚席 , 等到前一批客人离开可能需要再等半个小时 。其实 , 错开不好的时段 , 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选择看早场的表演 , 或是等到非假日再去观赏 , 如此就不用花时间在排队上;比一般人提早或延迟2、3小时前往与离开风景区 , 除了在风景区停留的时间不会减少外 , 也能避开因人多造成的塞车之苦;一般人习惯12点用中餐 , 如果提早10分钟到达餐厅 , 一定可以轻松地找到座位 。相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 有些习惯会使我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不利的情境中 , 如果及早避开不好的时机 , 在时程上做些调整 , 就可以节省下不少的时间 。就算是再繁忙的工作 , 偶尔也会拣到一些空档时间 , 例如:会议比预计提早10分钟结束;老师提早10分钟下课;原定3小时的车程却提早半小时到达;或是快递还没有到达 , 接下来的工作没办法进行 , 只得等待文件;这些时间就是空档时间 。空档时间通常无法预先加以计划 , 这时心里大概不会有什么谱 , 若要是先进行其他工作 , 可能会嫌时间不够 。那就不妨处理一些枝尾末节的小事 , 或是准备往后工作或课业所需要的资料 。作为一个学生 , 可以利用这短短几分钟的空档时间整理课桌上的书本、文具或是归类这几天收到的作业 。一个上午学习下来 , 自己的课桌可能早就凌乱不堪 。找支铅笔就像是捉迷藏 , 需要翻箱倒柜一番 。不如利用空档时间整理课桌 , 把文具集中定位 , 将桌上的书本分门别类放入书包 , 清除过时失效的资料 。再者特别挑出来放置 。如此一来 , 会发现当需要某本书或工具时 , 就不必在翻箱倒柜 , 而且在进入下一门功课学习时 , 直接翻开早就准备好的资料 , 会更得心应手 。准备专属的“活用空档计划” 。这份计划不需要纳入繁杂困难的工作 , 只要考虑一些简单、不耗时、随时可中断的工作即可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 活用空档时间 , 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 , 累积下来也是相当可观的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自小家境贫寒 , 她必须负担许多家事 , 每天洗衣、揉面、烧饭的工作让她从早忙到晚 。但她在厨房时 , 都会随身带着纸和笔 , 当揉面团累的时候 , 就把想到的灵感写下来 。就这样 , 艾米莉一边工作 , 一边随时记录灵感 , 而这些记录下来的内容就是家喻户晓经典文学名著-----《呼啸山庄》 。与空档时间有所不同 , 间隙时间指的是在既定行程间的空隙 , 或是工作进行中的等待时间 。例如;两堂课中间的休息时间;炖一锅肉时把材料放入锅中后用火闷炖的等候时间;看电影前的排队时间或是等待入场的时间;转乘公车时所花的等待时间等都是间隙时间 。间隙时间通常固定地包含在一天的生活作息中 , 这也是它与临时获得的空档时间最大的不同之处 。两堂课之间要休息、炖一锅肉时要等待、看戏剧前要等待、搭公车要等车来 , 都是人们早就知道的 。只是间隙时间总是断断续续 , 通常为人所忽略 。虽然是断断续续 , 如果能把握住间隙时间 , 就是把握住了学习的良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