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

【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
口算也称心算 , 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 , 主要依靠思维、记忆 , 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 。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 ,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 ,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 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 。念好“基”字经“基”是指基本口算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 。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 , 它是计算的基础 , 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 , 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 , 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 。因此 , 要注意抓好如下几个方面:1、直观表象助口算 。从运算形式看 , 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 。如教学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 , 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 , 让学生想一想 , “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 , 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 , 外面还有一个 , 一共11个 。”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 , 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 , 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 。这样 , 表象建立了 , 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学 , 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 , 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 , 只有弄清了算理 , 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因此 , 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 , 例如教学8+5=13时 , 要从实际操作入手 , 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 , 求8与5之和 , 应把8+5分成2和38+58与2组成102310加3得13 。10并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 , 简缩思维过程 , 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 , 分小数 , 凑成10 , 再加几 。”最后 , 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 。这样 , 学生理解了算理 , 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说理训练助口算 。抓好说理训练 , 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 ,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 , 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3-8=?” , 问学生“13-8等于几呢?”“等于5 。”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做减法 , 想加法 。”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 , 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 , 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 , 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