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赏析|美文摘抄加赏析( 五 )


故而生有所息 , 生无所息 , 只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一种注解 。没有一种是尤其高尚 , 没有一种又尤其鄙俗 。真正活出自我的人 , 都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了毕生的追求 , 获得了精神的完满 。生无所息的人绝不会像汲汲于富贵的高老头一样死在最后一次对金币的攫取 , 而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 在与天庭与痛苦的不懈抗争中使精神永驻 。生有所息的人绝不会像沉湎于安逸的“多余的人”一样死在颓散的床褥上 , 而如御风的列子 , 窥破了天地的厚道 , 乘六气之辨游弋于苍茫的宇宙 。
生无所息 , 本身也是在生命意义里的一种慰息;生有所息 , 也是在愉悦祥和里对心灵的一种探求 。在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路上 , 也许就有过陶谢的屐印 , 叹赏过沿途的风景 , 他们擦身而过 , 互道一声好 。我们也不妨放下执着的争辩 , 循着人生的风景路且息且行 。

篇五:亲疏与认识
宋国有个富人 , 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 , 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了 。果如其言 。然而 , 富人觉得儿子很聪明 , 却怀疑是邻居老人偷的 。可见感情的亲疏对人认识正误深浅密切相关 , 甚至是主宰 。
认识是船 , 感情就是风 , 它可以把你吹到真理的彼央求 , 也可以把你掀翻到无底深渊;认识是土壤 , 感情就是太阳 , 它可以孕育出绿洲 , 也可以暴晒出撒哈拉沙漠;认识是河流 , 感情就是大地 , 河流能因山成曲折 , 亦可随地作纸平 。
一方乡土育一方人 。故乡作为一个人的起点 , 自你呱呱坠地那一刻起 , 就给你的人生烙下了印 。母亲的怀抱 , 父亲的眼神 , 亲族的逗弄 , 在童年的回忆中深深地植下了根;故乡的一山一水 , 一草一木 , 邻里乡亲的一言一行 , 在你身上文不了故乡的风俗 。在故乡亲情的摇篮里 , 人生观开始孕育 。这人生观一旦进入了人的骨髓 , 就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 哪怕遭遇了人生浮沉 。
人非生而知之者 , 孰能无惑 。在学校里 , 老师成了人的第二父母 。其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他不只是解决“句读之不知” ,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传其道 , 解其惑 。好的园丁种出鲜花 , 不好的园丁栽出野草 。这也是老师之所以要“日参三思而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