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读书笔记( 三 )
红与黑读书笔记(二)
司汤达的《红与黑》,写的是法国青年于连的故事 。于连是一个有才华,有野心,有自尊,也有良心的人 。许多评价把于连说成是一味向上爬的野心家 。但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他们都忽略了一点,就是于连良心的一面 。或者说忽略了站在故事背后的作者进行的精神思考 。
于连确实是野心家 。于连的野心膨胀过程是故事最表面也是最直接的线索 。在德 。雷纳尔放假,于连想:“我一定要在这个女人身上得手,”“那样如果有一天我发迹了,有人指责我赶过家庭教师这样下等的职业,我就可以告诉他,是爱情把我抛到这个职位上的 。”但是于连也像一个哲学家,他思考人生,思考巴黎,在他的脑中挥之不去的是当像拿破仑般的英雄 。但他对德 。雷纳尔夫人的爱,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不能不让人感到真情 。作者的故事构造得极巧妙 。当于连步上仕途时,他用尽心机去获取德 。雷纳尔夫人的心,并想用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身的价值,可最后他才明白德 。雷纳尔夫人是他的终生至爱 。后来的玛蒂尔德小姐是在开始时主动追求于连的 。但是又经过多次的反复,曾使于连感到神魂颠倒 。当玛蒂尔德确认自己爱上于连的时候,于连在临死之前却说只有德 。雷纳尔夫人才会真心待他的孩子 。在于连的攀升过程也少不了这些女人们的帮助,可是在最后他的摔倒也是因为女人 。作者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于连,可是更塑造的于连背后的时代,在上层社会中,人人都重视荣誉,可是又过着奢侈的颓废的生活,青年们都缺乏勇气 。社会的各种党派都在积极而又秘密的活动着 。
在人物塑造的手段上,司汤达使用了超出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心理深度的挖掘 。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 。是一首“灵魂的哲学与诗” 。
对于书名人们也引起了一番争论,通常,人们认为书名中的“红”是象征拿破仑时代的军服;“黑”是王政复古年代的僧侣黑衣 。也有人认为,红是德·瑞那夫人的鲜血,黑是玛特尔的丧服;红与黑是象征赌盘上的黑点红点,而轮盘则象征人生的游戏等 。我认为红色还可以象征于连的追求人生意义,而黑色就代表社会中形形色色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却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义的生存状态吧!
红与黑读书笔记(三)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 。因此小说虽然以爱情生活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