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一夫一妻”的动物,如果一方死了,它们能经受住交配的诱惑吗?( 二 )


Tips:老鹰是一种肉食性的类群 , 通常在峡谷内觅食 。 老鹰性情凶猛 , 肉食性 , 以鸟、鼠和其它小型动物为食;有些种类喜食尸体 。
和人类十分相似的长臂猿也具有和人类相似的社会关系 , 因为在这种生物中 , 夫妻之间会出轨、分手 , 甚至“再婚” 。 那些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灵长类动物夫妻会互相照顾 , 并一起抚养它们的孩子 。
秃鹫这种生物也相当“忠贞” , 在求爱期间 , 雄秃鹫会伸长的脖子围绕着雌秃鹰盘旋 , 然后追逐并向它们俯冲 。 秃鹫会一年四季都和配偶待在一起 , 一旦有了后代 , 它们就会轮流孵化 , 有点类似于人类的24小时轮班制度 。
Tips:长臂猿Hylobatidae:是灵长目一科动物的通称 , 有4属16种 。 因臂特别长而得名 。 体长45.6-63.5厘米 , 无尾 。
海狸也是一生只会寻找一个配偶的生物 , 人们目前还不太了解海狸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寻找自己的伴侣的 , 但是它们一旦找到 , 就会终生与伴侣在一起 。 布拉格查尔斯大学的一项基因研究甚至发现 , 海狸会对它们的配偶保持忠诚 。 不过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欧洲海狸 , 北美海狸确实会和它们的配偶结伴而行 , 但同时它们依然会对其他异性海狸产生兴趣 。
Tips:河狸是中国啮齿动物中最大的一种 。 体型肥壮 , 头短而钝、眼小、耳小及颈短 。 门齿锋利 , 咬肌尤为发达 , 一棵直径40 cm的树只需2 h就能咬断 。
天鹅成为爱情的象征是有原因的 。 当它们在求爱时 , 会将脖子向彼此弯曲 , 形成一个浪漫的心形 , 然后抬起翅膀互相鞠躬 。 在找到自己的配偶之后 , 它们就会和彼此一起度过余生 。
动物一夫一妻制的原因与基因有关
一项新研究发现 , 几种不同的一夫一妻制物种在大脑中显示出了相同的遗传活动模式 。 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 研究了五只一夫一妻制雄性动物脑组织中的基因表达 , 并将其与五个密切相关但非一夫一妻制物种的雄性大脑中的基因表达进行了比较 。 根据研究者的定义 , “一夫一妻制”是指在至少一个交配季节里只与一个伴侣建立关系的动物 , 并且能够分担一些照顾幼崽的工作 , 通过合作来保护后代免受掠食者的侵害 。
Tips: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 。 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 。
在过去的4.5亿年的时间里 , 相关物种彼此分化 。 研究人员一次又一次地观察到 ,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保持一夫一妻制生活方式的动物的脑组织中 。 该团队通过研究确定了24个基因 , 这些基因在形成一夫一妻制关系的物种中持续增加或减少活性 。 研究人员观察到 , 在这些物种体内 , 与神经发育、细胞之间的交流、学习和记忆以及其他功能有关的基因的活动增强 。 他们认为 , 这表明在这些物种之间 , 可能存在某种“通用”的基因代码 。
研究人员不知道为什么某些基因会在他们研究的一夫一妻制动物的大脑中增强或减弱 。 但他们推测 , 识别配偶并发现与配偶相处有益的认知功能可能涉及神经突触的可塑性以及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 ”
Tips: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 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 , 而高等植物细胞中则无 。 细胞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
也就是说 , 一夫一妻制是一种复杂的行为 , 受到多种因素的推动 。 比如保护后代免受敌对雄性侵害的需要 , 或者共同保护有限栖息地空间的需要 。 作者在他们的研究中没有探索到其他可能在决定一夫一妻制方面发挥作用的复杂遗传机制 。 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 , 光凭这些基因本身可能不太能够解释这些动物实行一夫一妻制的行为 。 研究人员承认 , 在决定一夫一妻制行为方面发挥作用的基因很有可能不止这24个 。
这些动物在配偶死亡后还会寻找新的配偶吗
那么 , 在这些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当中 , 如果它们的配偶死去了 , 它们是会继续寻找下一个配偶 , 还是会单身到老呢?这就要说到繁殖对于动物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了 。
Tips:遗传是指父母性状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 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 。
繁殖是生命的正常组成部分 , 但动物为什么要繁殖 , 为什么有些物种会进化出不同的繁殖方式?首先 , 繁殖能够确保物种的延续 。 动物只会顺应适者生存的原则 , 选择不与患有疾病或不具备适宜生存条件的动物交配 。有些动物需要配偶才能繁殖 , 而有的物种可以单独繁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