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读书笔记( 三 )
书中除了堂吉诃德以外,他的侍从桑丘·潘沙也是一个典型形象 。他是作为反衬堂吉诃德先生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 。他的形象从反面烘托了信仰主义的衰落这一主题 。堂吉诃德充满幻想,桑丘·潘沙则事事从实际出发;堂吉诃德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则是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堂吉诃德有丰富的学识,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堂吉诃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 。桑丘·潘沙是一个农民,有小私有者的缺点,然而到真正把他放在治理海岛(实际上是一个村)的位置上时,他又能够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贪污受贿 。后来由于受不了贵族们的捉弄离了职 。他说:“我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既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这是我同其他总督不同的地方 。”朱光潜先生在评价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这两个人物时说:“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堂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 。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 。但是堂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丘·潘沙却属于未来 。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诃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
从创作方法上分析,塞万提斯善于运用典型化的语言、行动刻画主角的性格,反复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人物的个性,大胆地把一些对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交替使用,既有发人深思的悲剧因素,也有滑稽夸张的喜剧成分 。尽管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有些细节前后矛盾,但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在此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欧洲许多著名作家都对塞万提斯有很高的评价,如:
歌德:“我感到塞万提斯的小说,真是一个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宝库 。”
拜伦:“《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 。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 。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
海涅:“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雨果:“塞万提斯的创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极……”
别林斯基:“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
推荐阅读
- 培根论读书读后感
- 培根笔记读后感800字
- 培根笔记读后感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后感
-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读后感
- 堂吉诃德读后感1000字
-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读后感
-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读后感1000字
-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读后感600字
- 山居笔记读后感600字